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1500公里长途挑战小鹏x9挑战途中,还是想感叹一下小鹏的建桩策略

    电车博士张抗抗头像电车博士张抗抗头像
    电车博士张抗抗2024-01-04

    1500公里长途挑战小鹏x9(图片|配置|询价)挑战途中第一次充电,是在赣悬服务区的特来电充电桩,对面就是理想5C充电站。其中2C已经开放,能力与特来电差不多,我们就选了稍便宜一点的特来电;5C的桩被蒙着,还不让充。
    看到此情此景,还是想感叹一下小鹏的建桩策略。按理说是国内最早建桩的车企,数量也是前列,但是影响力并不广。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鹏建桩放弃了高速服务区,而选择在城区建桩。
    我认为这种策略是非常不明智的。
    从实用层面来看,城市里找到一个充电桩太简单了,没有小鹏的也有特来电的,最次也有国网的桩。桩多,所以大家对桩的需求迫切性就不高,小鹏建桩就事倍功半。
    建桩之后就要考虑运营收益问题,充电人太多,亏本;充电人太多,又要排队,起不到专属桩的作用。所以说,城市里建桩,真的是…… 没必要!
    高速服务区建桩呢? 有人说,高速建桩的成本是5倍左右,高速少建1个,城市里就可以多建5个。我认为这样的视野太狭隘了,就算城市少建10个、20个,高速也要多建1个。
    小鹏扶摇架构之后,高速能耗得到了特别的优化,高速续航能力普遍在400-600。也就是说,别家车企需要每个服务区都建桩,小鹏只需要每隔400公里建一个,大概就是每个服务区建一个,成本是可控的。
    这一个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就可以辐射方圆400公里。一个站的成本确实是城区的5倍,但辐射的用户何止100倍?
    如果按每个服务区都建、每个站辐射50公里来考虑,那肯定觉得巨亏。实际上500公里一个就够了。这样评估的总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收益大大提高(辐射距离大了10倍,辐射面积大了100倍)。
    为什么建议@何小鹏 也亲自开一次千里长途,是因为@李斌 在开了一次千里长途之后,通过实践发现:高速服务区的换电站,没必要这么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此外,由于高速服务区将来是国网、第三方桩、车企桩共存的状态。淡季的时候,车企可以发挥价格调节灵活的优势,把有限的需求给聚集过来,降低自己的空置率,来降低亏损;旺季的时候提高价格。
    当然,此时国网由于价格调节不灵活,空置率可能更高。这其实是相当于褥了国网的羊毛,理想应该也想清楚这一点了。这就像邮政和顺丰的关系,顺丰可以赚钱,邮政主要还是起到保障作用。
    与第三方桩相比,车企的桩有一个优势:它的一部分收益会从销量促进、销售溢价中体现出来。试想,如果小鹏有高速服务区的桩,A品牌却没有,小鹏X9的定价高一万是不是也合理?反过来想,如果蔚来没有换电,它75度电池的车能卖出去吗?
    从销售心理的角度来讲,长途续航依然是一个纯电车销售的阻碍。如果高速上建足够多的桩,卖车的时候出示一个全国服务区的地图,立刻就可以打消用户的焦虑。
    从打消长途续航焦虑的角度来看,区区两百个服务区充电站,甚至比理想的增程器还好用!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李想是一位洞察心理的好手,他早就知道消费者的心理焦虑,早期用增程器来打破,现在用高速充电桩来打破,非常高明!
    车企不应该在城市建桩(要建也是建少数示范范),而应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占战略高地!这个观点我已经说了一年多了,不知道会不会有用。
    这次X9发布的时候,又说了新的建桩计划,希望这次鹏厂可以重点考虑高速服务充的充电桩! 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请帮忙转发一下,希望能带来变化!


    次阅读
    12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12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