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从抢流量到拼服务,网约车行业玩法又改变了,之后打车会涨价么

    网约车调研室头像网约车调研室头像
    网约车调研室2023-12-06

    网约车这条赛道人是越来越多了,但从问世到现在,网约车的玩法一直都是那一套。低价抢流量、要不就是加入聚合平台,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花钱买乘客。这种玩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利润被压缩,司机赚不到钱,平台赚不够钱。

    按照以前的市场,司机人不多,大家还有钱赚。然而,部分平台公布的全年活跃司机人数(含顺风车等)就已经达到1900万,随着更多司机的涌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网约车市场的供需矛盾开始显现。今年以来,东莞、济南、温州、三亚、长沙、临沂等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个别地方甚至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新增业务。

    如果再和之前一样玩烧钱,那迟早把自己玩进去。

    尤其是单价越来越低,近一年来司乘矛盾引发的冲突、纠纷频频发生,网约车的服务越来越差,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出行平台逐渐意识到,“烧钱换规模”正在成为过去式,网约车市场告别了规模扩张的增量经济,转而进入存量市场的淘汰阶段。

    现在的出行平台越来越多,滴滴、曹操、一喂顺风车、T3、高德等大大小小的平台一共三百多家。所有平台都在打价格战,导致订单的单价已经接近底线,甚至还会出现每公里几毛钱的超低运价。

    低廉的运价让司机难以接受,司机在冬天空调也不开,乘客的要求一个也不满足,对出行平台的形象和乘客的乘车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订单价肯定是不能再低了,下一步能吸引乘客的只有更好的服务和定制化内容。

    上下车司机都来开门,乘客上下车都有司机关怀,车上备上饮用水和毛巾,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乘客确实吃这套。

    服务态度的提升,一定是以司机待遇提升为前提的,不然按照现在的运价,司机不给乘客半路甩路上已经很好了。但司机待遇提升由谁来买单,就要看出行平台如何博弈了。是平台减少抽成,还是乘客端上涨订单价,这可能需要大厂率先做出行动。

    从短期来看,网约车涨价是不太可能了,没有出行平台敢开这个头。这个阶段涨价,就等于把市场让给其他平台,没有点实力不敢做这种事。

    从长期来看,网约车企业必须立足行业服务本质,加强合规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抓住并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行稳致远。

    谁会开启拼服务的第一枪,让我们拭目以待。

    次阅读
    19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19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