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自动驾驶交流202312

    全产业链研究头像全产业链研究头像
    全产业链研究2023-12-06

    Q:请问最新的自动驾驶车型有哪些亮点?

    A: 在广州车展上面也长出了很多各大车企的一个全新款的一些车型。相对应的一些车型的一些解析,或者是一些调研的报告,应该各个媒体都有去去采访和对应的一些报道。像传统的车企里面,像吉利吉利有发布银河,还有那个极氮 007 这些车型,他们的电子电器架构以及智能化配置,像A加配置里面也都是配置的起码是5RCV的一些一些传感器的一些配置。

    Q:请问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有哪些优势?

    A从华为的布局上面来看就知道,他在这一方面来讲,他的问界,还有以及他就是这种现就是原来的自选车模式,现在就鸿蒙之行。他这个模式现在落地的车型来讲的话,已经可以达到几十个城市这样子在今年底可以落地。业内现在从大概会有有这个有这样一个说法。

    Q: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推进对于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有何影响?A:是一个正向推动作用,但对于像德赛、恒润、金盛这样的传统切换来说,可能是竞争是大于合作的。

    Q:小鹏、李想等车企为什么会选择自研而不是与tone 合作?A: 虽然传统的车企切换模式并不避讳自研,但每家的能力和实施深度可能不尽相同。小鹏、李想等车企目前只涉及到最顶层的自动驾驶算法这一块应用,其他的一些像功能软件、中间件等模块还是主要依赖于t one 提供软硬一体的方案。未来他们也有可能参与到应用软件以及中间件的研发中。但是从历史的跟车企的合作的项目的 case 来讲的话,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做到说全站的一个自研。

    Q:车企自研的预控制器对其他方面有何影响?A: 涉及到硬件平台或者芯片平台的更新选代速度很快,车企无法按照每年或者每两年不断的更新这种硬件平台,或者是芯片平台去投入大波的人力。所以车企一般是参与到应用软件以及中间件的研发中,但无法做到全站的自研。

    Q:为啥会从德赛切到捷普?A: 因为小鹏想通过找其他家代工的方式,去寻求更多平台的供应链可更可控一些。同时来讲的话,他也想加大在中间件功能软件这一块的一个核心主导力。

    Q:小鹏引入二供或自研中间件软件,会对利润造成多大影响?A: 从资源转为代工的话,预计毛利应该会下降个五个点左右

    Q:车企对地平线芯片的态度是什么?

    A: 地平线购物的定点或应用规模取决于它的时间窗口,刚好处于大算力和中低算力平台的分界线。但是由于算力带的问题,导致定点和量产的项目相对较少。

    Q:这几款芯片的定点和量产情况如何?A: 黑芝麻的 A1000 是一款国产芯片,在广州车展上,东风汽车旗下的纯电轿车首发用了黑芝麻的A1000,还有其他几款车型正在陆续开发。目前有六七款车型在使用,还有广汽和奇瑞等传统车型也会用到黑芝麻的 A1000。欧恩 是一款国产芯片,目前也正在与一些大客户谈高通下一代方案的落地情况

    Q:座竞争格局会变吗?

    A:华为 BU 独立后,智能座舱领域竞争格局不会变得不像高通一家独大。除高通外,还有其他芯片平台如星驰、解发科技NTK等,在国内的车型里也有应用。

    Q: BBU独立后,对座舱竞争格局有影响吗?

    A:华为 U 独立后,对国内的智能座舱市场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可能在智能驾驶这一块

    Q:华为的座舱生态如何?

    A:用了升腾和鸿戴系统,加上手机的联动,大部分车企都愿意采用

    Q:德赛座舱在世界的份额如何?

    A不好说,要看具体的平台和车企。华为的鸿蒙、升腾和车机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Q:理想购物在L789 版本的城区高级智能驾驶是否能够支持?A:是的,购物在 L789 版本中已经包含了对应的一些功能,如城市 NOV,但对于算力和设计预留量的要求很高。

    Q:新势力自研的大模型能否落在车机上?

    A:新势力自研的大模型可以落在车机上,但效果相对有限,可能会有些限制

    Q:预控制器的价差与高通芯片的价差有多大?

    A:可能会比高通芯片大 30%以上,跨城融合对车企的产品力带来了优势,但节点不确定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