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宝马的iDrive旋钮 还有必要存在吗

    ​近些年宝马设计语言发生了很大改变,双肾格栅、天使眼、霍氏拐角、鸡腿档杆等经典设计现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实还有一个经典设计在悄然改变着:iDrive旋钮。

    iDrive旋钮历史简要

    1999年,宝马在Z9概念车上首次显示了中控区域的iDrive旋钮,后来2001年,第1代iDrive系统应用在当时的旗舰车型宝马E38 7系上,转眼间,在全球汽车厂商的车机中名列前茅的宝马iDrive系统也诞生20多年了。

    宝马用E38 7系掀起了车机互联的大浪潮,让车内不必再遍布物理按键,取而代之的是中控屏幕和下方的iDrive控制旋钮。这套多功能系统允许驾驶员使用单个操作工具来控制大量的车辆设置、娱乐、导航和电话功能,在当时看来集成度是很高的。

    iDrive控制旋钮和语音控制使车机系统的操作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一创新便成为新的行业标准,其他汽车制造商也采用了类似显示屏幕和控制器的组合,直到现在,iDrive旋钮也一直是行业内的标志性设计之一。

    iDrive旋钮还用得着吗?

    在前几年,宝马宣传自己车内的舒适智能化配置时,还将iDrive旋钮与热敏按键、手势控制、触控屏幕、语音识别称之为宝马的五维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但现在你再看...物是人非了已经,说个有趣的事,去年初受疫情影响,宝马很多车型的iDrive控制旋钮都暂不提供触控功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通告,有的车主才知道“iDrive旋钮能触控”,你这...

    我只是想说,可能有的车主并没有完全用尽iDrive旋钮,除了触控之外,其实用它来控制中控屏幕还是挺好的,尤其是对于很多老宝马车主来说会是一种习惯,现在中控屏幕也支持触控了,不知道现在的车主们用到iDrive旋钮的频率是不是还很高呢?欢迎来评论一下。

    其实宝马已经在部分车型上取消了iDrive旋钮,包括第二代2系Active Tourer、全新一代X1、全新一代X2等,BMW内饰设计师Stefan Frick解释称:在类似的紧凑车型中取消iDrive旋钮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屏幕触手可及,但在更大的汽车中情况就不同了,你必须考虑汽车的结构和人体工程学,如果屏幕不够近,取消iDrive旋钮就没有意义,比如7系。

    装饰性>实用性?

    换一种角度看的话,这似乎也是一种控制成本的措施,因为相对入门/低端的车型会配备更少的零部件,而更大/更贵的汽车则保留这一特点。我们知道经济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让驾驶员在驾驶时将视线转移到屏幕上操作是不安全的,这也就让不少人寄希望于更智能的语音控制。

    如果你接触过自主品牌(新势力)的话,会发现部分车企做的语音控制和辅助驾驶的确比海外品牌更好,尤其是语音控制的语音分区、识别成功率、支持的功能等方面都挺不错的,宝马近些年也在着力研发BMW智能个人助理(语音),但以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来看,并没有那么好使。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iDrive旋钮的实用性相比之前已经大幅减弱了,不过宝马流行的内饰组件组件,似乎又离不开这一部分,更加凸显的是它的装饰性,你觉得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