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汽车渗透率不断扩大,国内新能源汽车也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在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会达到40%。
而在新能源汽车中,除了纯电驱动模式以外,还有插混以及增程式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当然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面对着增程式和插电混合动力两种模式,到底该如何选择,也成为眼下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工作模式不同
工作模式方面来看,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是:EV、串联、并联、发动机直驱。

EV模式,发动机不提供任何驱动形式,也就是纯电动模式;串联模式,动机发电给到电机驱动车辆,富余的电给电池充电;并联模式,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同时车辆系统会根据当前行驶状态进行评估,如果发动机动力由赋予,则会发电给到电池。相反,如果发动机动力不足,那么就会启用电机,与发动机共同驱动车辆;直驱模式,也就是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

而增程式则只有EV和串联两种模式,发动机在高负载状态下不能直接驱动车辆,虽然增程式有发动机,但说到底它还是靠电机驱动。
换句话说,增程式只拥有插电混合动力技术的部分使用工况,在面对不同路况,不同场景的使用情况下,插电混动有着相对更强的多工况适应能力。增程式混动也可以理解为是插电混动的“减配版”。
高速表现差异明显
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插混车辆可以通过并联的方式,让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车辆,获得更强的扭矩表现,尤其是在高速巡航时,插混车型可以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通过无中间能量损耗,提高效率。

而增程式的车辆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由于没有并联模式和直驱模式,所以只能采用串联模式,通过发动机燃烧汽油发电给到电器,再由电机驱动车辆,经过能量的二次转化,损耗大,效率低。这也是为什么增程式在高速区间的能耗很高的原因所在。
写在文末
尽管增程式混动技术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插电混动技术也可以提供更高效的驱动模式和更多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主流的品牌中,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均采用插电混合动力技术,并提供“混动专用发动机”,这些专用发动机不仅可以让车辆的工作状态在最优的工作模式,同时也在效率上更具优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