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德国汽车要完蛋,问题在哪里?
是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换吗?其实这是一部分原因,而且只能说是一小部分原因。
实体组合,构成的基本实体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基本属性功能,与衍生出的属性功能会越来越强,这才更容易存在。
汽车也一样,燃油车到电动汽车,更换的只是动力系统,这其实并没多大的进步。真正进步的原因是因为电动汽车动力来自于电能,而电能可以扩展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因为人类社会太多电器,电子产品。汽车动力更换为电力后,可以在汽车内扩展很多东西。说汽车内的智能设备,这些本身其实就是把手机功能稍加改动后加到汽车上了。还有就是可以扩展出非常多的电动设备,比如,电动座椅,车载冰箱,车载音响一类的。其实主要还是把手机功能加上了,能通过电子设备控制车内一切。
比亚迪搞电动汽车,搞了20年了,但这2年才开始爆发,什么原因?因为以前比亚迪,就是把汽车动力系统更换了。但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发展,比亚迪自身也没能力扩展车内那么多智能化控制的功能设备。这是智能手机功能经过十几年大发展后,能够和汽车融合后,电动汽车才真正起来。
电动汽车的优势,其实就在于它有足够的电力,可以扩展足够多的电力驱动的设备,让汽车真正的电动化。只是驱动电动机运行,这不是什么优势,而是让汽车全面电动化,这才让电动汽车全面超越燃油车。
后面还有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更复杂了,背后连接的是云端,云端通过大规模算力,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找到自动驾驶的认识模式。
也就是汽车电动化后,可以接入非常多属性功能非常强大的新实体,使电动汽车这个实体组合变的非常复杂。
而日本德国,它们并没这些能力,它们国家太小,经济产业链复杂度不够,国家潜力完全开发,都不足以出现那么多复杂的新实体。
随着科技进步,实体组合,或者说某个系统,复杂度越来越高,连中国这么大体量的国家,都不足以支持其继续发展,一定是需要全球通力合作的。
欧美老是防着其它国家,哪个国家发展,就要在这个国家周边搞事,一定要想法设法把它肢解,不能威胁到自己,这大大限制世界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需要分工合作的,因为系统太复杂,系统是由成千上万的子系统,子实体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子实体都需要大量的人参与。随着生产力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一定会把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的。
这种超复杂系统,只能在大国内产生,因为小国没能力诞生这种超复杂系统,然后从大国再扩散,把全球越来越多的基本实体再吸纳入其中。
从美国诞生的电脑,互联网,就是如此,只是美国本身规模还是不够。美国产业转移什么原因?本身就是它体量还是小,上个世纪美国工业化占全球的将近一半,整个国家潜力完全被开发了,而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不得不把越来越多低端实体,周边实体往其它国家转移。但实体本身是要聚集在一起,效率才最高的。中国吸纳了各种低端产能,但本身潜能完全未被释放,又把全世界的各种中端,高端产能给吸引过来了,这形成马太效应,导致迭代进化速度,成本,大幅度下降。
也就是中国是通过低端产能,把世界上的中端,高端产能吸引过来的。举个例子,就是说苹果了。苹果一开始在中国就是做代工,但只是这种低端代工,中国潜力完全未被释放,还有大量的人才无处可去。那把产业链中端转移过来,效率就会大幅上升,成本也会大幅降低,那就又转过来了。
全世界太多国家,潜力都未被释放。等中国潜力开发完了后,人口规模不足以支撑其继续增长,那也一定会往其它国家转移落后产能。
其它国家通过落后产能,也一定会吸引中高端产能往那边转移。不过现在世界还没那么发达,这估计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中国潜力还完全未被挖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