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是总体的未来的目标策略,连战略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说的内容全部是眼前的、战术性的策略,车辆电动化不是中国的战略,是欧洲美国先提出来的减碳战略的一个抓手,目标是实现减碳,因为欧美的能源结构早几十年就以水力核能为主了么,而且一直在发展风力和太阳能,电池储能、甲醇、氢都是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的转换形态,以转换效率衡量,直接转化为电存储及再利用是佳效率,所以欧美以此为推动减碳战略的抓手是正确的,人家以全球变暖为道德高地是人类发展的战略,其还有以此构建环保门槛,主导未来的产业命脉的目的,很高明,只是没想到二十年来欧美产业发展缓慢,中国的执行力太强,新能源发展及电动车产业发展近几年很快超过了欧美,在失去优势后欧美反而放弃了道德高地放慢立法节奏阻碍中国产业进入,为自己的产业发展争取时间以追上中国的步伐,这种杂音狗屎也会被2B拿来当饭吃:, 中国作为大国其的能源战略当然要顺应这种人类发展战略,不仅要基于现在,还要兼顾未来,而且也是建立顺应这个道德高地才能构建产业发展空间,中国的能源战略也是发展水力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目前的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此战略下会在很短时间转变为水力,太阳能,核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去看看这几年这块水力,核能,太阳能的每年增加比例,就知道中国这种执行力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多久… 这种大战略都看不懂,好意思谈战略?哎,不懂的事真不要胡扯,
老管,你家老太婆喊你回家吃饭了
人间清醒
能源是一方面。电动车也好甲醇也好。只要不是燃油,推倒重来新产业,我们就有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靠燃油玩不过外企的,国内之前都是合资独大,更别说出口了。换个路线玩,把合资挤跑了,还能出口占据国外市场。比亚迪一年几百万电车销量,靠燃油的话,比亚迪估计倒闭了。靠燃油合资不会没落这么快,国产只会死的更快至于甲醇,国内富足,能出口去的国家是否甲醇富足。如果对方不烧甲醇,你汽车卖给谁。难道真的自产自用。我国产能过剩,出口市场还是要的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