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给自行车打气,家长都要叮嘱一下,说夏天气温高,轮胎不能打太大的气,容易爆胎,如果气打多了,还要放点气出来。在拥有了自己的爱车之后,很多人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夏天要打低胎压。生怕高速上一不小心来个爆胎,场面就瞬间失控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高胎压真的比低胎压更容易爆胎吗?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报告,胎压低于标准值25%,爆胎几率增加3倍;高于标准值25%,爆胎几率增加1倍。这个结论颠覆了很多车主的认知。
低胎压爆胎几率为何是高胎压的2倍
胎压过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会变大,一方面会使轮胎和地面的摩擦系数加大,另一方面会造成轮胎滚动到下方时,胎侧橡胶帘布中的帘线受压变形过大,当轮胎滚动到上方,帘线在弹性和张力的作用下又要恢复原位,这会使内部的帘布层变形、加速疲劳,严重时造成结构性损伤。

这种反复的变形,直白一点说就是车主们小时候都玩过用手掰铁丝,铁丝在反复掰动后会发热,强度也会变软,更容易折断,轮胎内帘布层的胎体帘线也是这个道理。行驶时轮胎温度更高,会加速轮胎内帘布层的胎体帘线变形,轮胎结构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绷不住就爆了。
胎压高时,整体刚性增强,虽然不会出现摩擦过热和过度屈曲,但遇到严重颠簸、高温、尖锐物体碰撞时也会出现鼓包或者爆胎的情况。如果只考虑正常驾驶因素,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胎压低无疑更容易引起爆胎!
颠覆!高胎压未必省油
很多人觉得高胎压比正常胎压更省油,理论上说,对的!因为普遍认为胎压高轮胎与地面摩擦面积减小,摩擦力减小从而省油。小编也看到过高胎压是否省油的实测,结论正是高胎压省油。但这个结论与小编日常的用车感知相悖。
对此,据网友测试。他驾一辆2010款君越(图片|配置|询价)2.4L豪华版,测试车辆以正常胎压2.5bar和偏高胎压3.1bar分别在同一线路行驶一圈,选择的路线上:上海的林海公路收费站至临港新城的往返路线,往返约110km,其中约90km的畅通高速路,约20km的畅通普通路段。
为避免堵车对油耗造成的干扰,选择的测试时间选择工作日的非高峰时段,从两次油耗测试车辆的载重相同、由同一人驾驶,全程都没有开启空调及座椅加热。为尽量减少踩油门深浅造成的误差,在高速上进行定速巡航行驶,设置巡航速度为100km/h。
但测试结果与常识完全相反:高胎压(3.1bar)百公里油耗是8.41L,正常胎压(2.5bar)百公里8.26L。

测试车的轮胎扁平比较低,并没有减少太多的接触面试,同时,胎压过高使轮胎产生多余的跳动,释放了部分动能,为保持速度,发动机将做更多的功,所以比正常胎压下更费油。
当然,0.15 L/km的油耗差可能就是红绿灯多等一个少等一个,甚至是顺风逆风都会造成这种差异。但是不管从哪个方面理解,通过这次测试可以得出一个不算结论的结论:高胎压未必省油,至少与正常胎压的油耗差别不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