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锂电池都非常“娇贵”。天气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过充有危险,过放又伤电池,还不能轻易磕碰。被很多人调侃买了个“爹”,时时刻刻要供着

如果你还是像对待燃油车一样对待电动汽车,一不小心就需要掏好几万的真金白银来更换电池。比如之前有机构爆料一些品牌的电池更换价格,理想是8.2万,极氪是14.9万,特斯拉是14.6万

大部分需要自费更换电池的原因,都是“因长时间停放电池造成的损伤”,反正绝对不可能是电池本身的问题

在燃油车时代有一句话“车不是开坏的,而是放坏的”,因为久放不开的车很容易出现电瓶亏电,而到了新能源时代,久放不开会出现电池过放的问题

电池充过充、过放
想要了解什么是“过放”,我们需要先了解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在充电时,内部的锂离子会从正极游离到负极,并最终嵌入石墨中

而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的锂离子又会从负极游离到正极

电池过放的本质就是锂离子在正极堆积过多,导致正极片上充满了针状锂金属结晶,而这些结晶又会进一步刺穿隔膜,让电池的正、负极产生不可逆衰减,还会引起内阻增大、发热加剧等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导致锂电池容量衰减、寿命缩短

而如果锂电池出现过充,危害也非常大,过量的锂从正极脱出,引起正极结构坍塌,放出热量和释放出氧。氧气会加速电解液的分解,电池内压不断升高,如果锂电池没有夹板或者安全阀不能开启,锂电池很容易出现爆炸风险

目前车规级的锂电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比较完善,轻微地过充并不会导致热失控,但会引起容量衰减。有实验表明,当SOC高于130%时,容量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衰减,如果经常使用快充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同样会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寿命缩短

自放电、藏电
除了过充和过放,电池还有两项隐藏的天赋:“自放电”和“藏电”。
所谓“自放电”,指的是电池在搁置状态下容量自发损耗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的自发损耗,对电池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通过充电就可以“满血复活”

如果是在超过截止电压的情况下出现放电反应,这个过程就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电池本身已经处于过放的状态了,没有及时进行充电,就会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企就想出了“藏电”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部分电偷偷藏起来,一旦电池达到既定的临界值,这部分电量就会启动,为电池的正常运转尽最后一份力

这部分被偷偷藏起来的电量也可以用于紧急情况,比如续航已经显示为“0”,车主还是可以利用这部分电量来走完“最后一公里”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技术限制下,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是属于锂电池的范畴,面对的电池问题都一样

很多人觉得新能源汽车的保养和维护要比燃油车更加方便,但实际上,锂电池要比传统的发动机更加“娇贵”,甚至需要车主花费更多的心思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