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市场日系车企们的颓势已经显现,不仅仅是已经宣布停产的广汽三菱,包括丰田、本田、日产“日系三强”日子都不好过。7月,丰田销售量是15.27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4%;本田汽车的销量只有8.96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高达32.8%;日产汽车整月的销售量只有5.95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43.6%,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与日企衰败相对应的则是国产品牌在新能源行业的崛起与内卷,这不仅仅是体现在销量上的进步,你会发现,今年你耳熟能详的重磅新车几乎都出自于国产品牌之手,曾经在中国躺着都能赚钱的日系品牌们仿佛真的“躺”下了,然而不止中国市场,随着国产品牌越来越重视出海,一些曾经被日系车把控的地盘也开始出现变化。
称霸泰国“三十年”的日系车
在泰国,汽车产业是占比高达10%的支柱性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高筑“壁垒”的政策,泰国对于外资汽车品牌的政策非常宽松,并且官方始终鼓励外资车企的进入,还给予一系列的财政支持。
六十年前,以丰田为首的日本车企们就迅速布局泰国市场,持续建厂扩产,泰国成为了日系车的第二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拉动了泰国的经济增长与汽车制造的进步,并促使泰国成为了世界前十的汽车生产国,斩获“亚洲底特律”美称。

经过日系车企们近半个世纪的耕耘,在泰国,大到货车、大巴,小至摩托车、小轿车,都是清一色的日系品牌,市占率常年在80%往上,成为了该市场毫无疑问的王者,丰田章男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对泰国市场的热衷与喜爱,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不是工作原因需要留在日本办公,泰国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实际上仅丰田一家,就为泰国带来27.5万个工作岗位、约4%的GDP产值。不仅仅是丰田,本田汽车近些年也宣布,除了本身汽车与摩托车,本田还将在泰国加大投资用以大规模生产纯电动SUV,并继续扩大在泰国研究院、工厂的规模。甚至连索尼这样的企业都在泰国扩大产量,并将员工人数从1000人增加到3000人,主要用于生产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图像传感器。

因为日系车们把供应链上下游产业整体都搬到了泰国,也限制了泰国汽车行业多样化的发展,因为想要进入泰国大批量造车就一定避不开日企们的掌控,虽然泰国也曾考虑摆脱日系品牌,但很明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新能源浪潮在全世界的开启,泰国发现中国车企们似乎拥有者对抗日企的资本,于是从今年开始大力接受中资的进入。
轮番出手,中日齐聚泰国
七月份,据《曼谷邮报》报道,泰国总理府副发言人拉差妲当天表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对在泰国投资表现出极大兴趣,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14.4亿美元,实际上之前路透社就有披露,中国早在2022年就已经在布局泰国,去年的投资总额中,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了泰国最大的汽车行业外国投资者。泰国也很给面子,迅速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降税40%的政策用以推动中国车企入市。
实际上,中国出海泰国的路数与日本如出一辙,抛弃进口的模式,在泰国当地进行建厂并且进行泰国本地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车企们主攻的就是新能源市场,它们同样想把中国市场最大的供应链优势带到泰国,因此除了车企本身的整车工厂之外,很多国内重要的零部件、配套商均选择在泰国同步建厂生产,这种模式下中国车企们不必担心要使用日本的配套生产供应链,也更能体现出中国汽车在新能源上的优势。
整车方面,长城汽车、上汽、比亚迪都依据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跟随而来的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精工汽车、弗迪动力同时在泰国投资建厂,除了这些品牌之外,还有不少品牌都在谋划进入泰国市场一决雌雄。

长安汽车此前被曝光已经提交投资促进申请,将在泰国建设一家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工厂,投资金额为88亿泰铢,一期产能为10万台;
吉利已经传出消息,将会投资共100亿泰铢在泰国建厂并进行生产,明年就能正式在泰国市场售卖;
六月份,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与泰国锦汇董事长黄勇捷在“2023中国(广东)-泰国经贸交流会”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官宣埃安正式进军泰国市场,开启埃安品牌国际化序幕。
除了这些品牌之外,奇瑞、哪吒、江淮等品牌一直都是以KD工厂或组装等方式进入泰国,纵览下来,国产车企中领头的一二线品牌基本上都齐聚泰国,并且大部分都在走本地化建厂的路线,这一定会影响日系车在泰国的统治。
中日差距明显但暗流涌动
如今泰国的新能源市场几乎已经被中国汽车所统治,以六月份的数据为例,据AutoLife的统计数据显示,登记量排名前三的车型,都是来自中国品牌,它们分别是中国的哪吒V、比亚迪Atto 3(元PLUS)和长城欧拉好猫,前两者同样斩获了上半年泰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一二名。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系所推出的新电车,bZ4X六月份只卖出了2辆,聆风只卖出了6辆,与中国企业的数据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在造电车的水平上,哪怕放到泰国市场,日系车的电动车依然被国产车型们打的满地找牙。
更振奋人心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型并不是依靠性价比在攻占市场。比如长城汽车的哈弗H6 HEV版泰国售价为134.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7.9万元),国内价格不到二十万;比亚迪元PLUS售价11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2.7万元),国内不到十五万;好猫泰国售价82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7万元),国内却9万就可以买到,国产车型在泰国普遍上涨50%以上。
但客观上来说,中日汽车的体量有着明显的差距。整个2022年泰国销售约62.84万辆新车,其中丰田、本田、三菱就占了一半以上。今年1月份全泰国的纯电动汽车累计登记量只有区区1.66万辆,市场渗透率仅1%左右,远低于同期中国26.8%的渗透率,国产车企们虽然在制霸了泰国新能源,但在整个泰国体系中占比不大。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一战之力。实际上截至2022年年底,泰国现阶段泰国的汽车保有量达1817万辆,千人保有量约261辆,这一数据超过中国的214辆,并且泰国没有强制报废制度,也就是如今的泰国油车市场已经到顶了。
但随着今年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同样以六月份的数据为例,泰国卖出了59602辆新车,其中新能源已经达到了7637辆,相比一月份的1%可谓进步明显,2023年上半年,泰国注册的电动汽车数量超过3.1万辆,已经达到2022年总量的3倍,新能源正在泰国市场不断扩大并且带给泰国汽车工业新活力。
如今的泰国就像是两年前的中国,新能源刚刚崭露头角,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国产车企们提前布局,占领高地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或许随着市场的发展与新能源的推广,泰国的日本汽车品牌们会跟中国有一场极为激烈的决战,你们觉得国产品牌能把日本品牌赶出泰国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