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回正方向盘 上汽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长

    水皮more头像水皮more头像
    水皮more2023-09-01

    对于体量第一的车企而言,群雄环伺之下,半年能够保持营收、净利连续正增长已殊为不易。

    8月30日晚,上汽集团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批售207.2万辆,终端零售达到223.7万辆,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并且每月销量环比连续增长。第二季度销量环比第一季度增长32.5%,增速跑赢市场大盘。

    2023年上半年,上汽海外销量达到53.3万辆,继续行业领跑;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7.2万辆,稳居中国车企第二,自1月份以来保持“逐月环比连涨”。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3265.5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2.54%。

    直面Q1、Q2环比,从营收看上汽集团始终是当然不让的NO.1,连续两个季度营收总额保持本土车企排名第一,且半年总营收依然高于第二名664.26亿元;从净利角度看,虽然有地方国企的Q1季度指标略高,但从Q2的发力后劲论,上汽依然是一众国企中净利上升最快的车企;销量、营收、利润三个维度的指标系扎实考核下,“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牢牢不可撼动。

    上汽集团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2025)不断加快落地,上汽以新增长引领新发展,新老赛道发展动力切换平稳推进。

    海外业务将实现“规模性盈利”

    上半年,上汽海外销量达53.3万辆,同比增长40%。

    自主品牌MG连续四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今年1-6月在欧洲销售11.5万辆,同比大涨143%,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50%,并且已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在中东、智利、澳洲和墨西哥等地均进入市场前7,市占率超过5%;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30成为墨西哥细分市场销量冠军、Air EV在印尼细分市场份额占到四成;上汽大通海外零售同比增长47%,在澳大利亚、欧洲和墨西哥市场上半年销量均已破万。随着海外销量的快速攀升,今年全年上汽海外业务将实现“规模性盈利”。

    作为上汽海外出口的重中之重,MG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

    在成交气氛热烈的成都车展上,MG品牌重点亮相了敞篷电跑MG Cyberster(图片|配置|询价)、MG7和MG4 EV这三款车型。其中,MG Cyberster和MG4 EV均为电动车型。

    具体来看,MG Cyberster和MG7都将肩负其MG品牌上攻的重任。在投放节奏上,MG 7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市,目前已经累计销售1.5万辆。而MG Cyberster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在国内市场上市,明年将适时在欧洲上市。

    “2024年是MG品牌诞生一百周年,我们将全力冲刺全球年销量‘百万目标’。基于这个大背景,MG品牌需要制定产品型谱、有统一的命名体系标准,从而拥有更好的品牌辨识度和记忆度,这就是我们进行全球统一命名的战略思考。而MG 4 EV这款全球车代表整个MG品牌进入新的一百年后,将全心投入到电动化新赛道的突破,也寓意着MG品牌电动化的战略方向。”上汽乘用车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陆家俊表示。

    按照上汽集团的规划,MG品牌今年全球销量预计将达到80万辆。“我们要把握好电动化机遇,一步步往上走。同时,MG7、MG4 EV、MG Cyberster这三款车要卖好,这一波(销量)起来了,机会就来了。”在2023成都车展上,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设计师、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在成都车展现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8月29日,中船江南造船为上汽集团“量身定制”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滚装船)正式下水。这艘LNG双燃料、低碳环保、拥有7600车位的新型运输船,将于明年投入使用,计划“常驻”欧洲航线和即将开通的澳新航线。

    依据上汽与供应方的部署,2024-2026年,7600、7800、9000车级共12条全新远洋运输船将陆续“入列”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与此同时,上汽集团将与中远海运集团、华轮威尔森集团(WWG)等国内外汽车物流企业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共同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加速“跨海出洋”。

    与国内周遭车企相比,无论是物流匹配,或是订制远洋运输船的规模、“入列”时间,以及海外市场的扎实摸索,上汽集团的速度与效率都遥遥领先。

    “此前,中国品牌出海的模式往往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大家一起出去‘打群架’”。上汽国际党委书记赵爱民认为,集体“扑出去”后问题也会接踵而来。由于各国产业政策的限制不尽相同,一窝蜂的做法往往先期抬高了中国车企的准入成本。

    作为早期开拓海外具备相应经验的中国自主车企,上汽坚持的打法是一定要有自身的品牌集中度,透彻了解当地人的需求点以及自身企业品牌服务的能力与覆盖范围又具备多大的边际能力。事实上,所谓出海,并不仅仅是把汽车卖到国外这么简单。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出海,车企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政策、需求喜好进而实现本土化运营。这,才是每一家中国车企的破题之处。

    新能源销量保持“逐月环比连涨”

    上半年,上汽销售新能源汽车37.2万辆,稳居中国车企第二,自1月份以来保持“逐月环比连涨”。

    7月份,上汽销售新能源汽车9.1万辆,再创年内新高,三季度将冲刺“月销10万”;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月销量逼近3万辆大关;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新能源车月销量首次“双双破万”;上汽通用五菱缤果电动车月销量超2万辆,全新纯电车型宝骏 “云朵”开启盲订10天内“订单破万”。

    从销量指标看,上汽自主、合资板块全面发力态势明显。

    作为自主品牌智己汽车推出的第三款车型,智己LS6在本届成都车展上亮相并同步开启盲订,预售价格区间为23万-30万元。按照计划,智己LS6将在10月中上旬正式上市,10月底实现首批用户批量交付。“智己LS6的核心竞品是特斯拉Model Y。”在2023成都车展期间,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表示。

    在智己汽车的产品定位中,智己LS7的主要任务是立住智己汽车的品牌高度,而智己LS6的主要任务则是在主流市场中争取销量。“一个产品同时有‘低的价格、好的功能、新的体验’,对于用户来说是幸福的,但一家企业要想长期发展,肯定也需要健康的盈利。智己LS6的定价,就是在让用户更好享受未来科技,又助于企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刘涛表示,为了达到这一平衡点,智己汽车一直在借助上汽集团的供应链优势努力“降本”。

    同在2023成都国际车展上,飞凡汽车于正式发布业界首个打破手机品牌界限的车联融合方案——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支持OPPO,VIVO,小米等多品牌手机与车机的高速无感互融,为用户呈现极智舒适的全新升级。

    “飞凡极智互联技术,是一次大胆的产业创新,打破了现有车机与手机跨端协作的屏障,让汽车不用更换车机系统,用户不用更换手机,便可实现双端间无缝流转。”飞凡汽车CEO吴冰表示,通过手机能调用汽车的能力,通过汽车也能调用手机的功能,两大超级终端互为补充,这将为是一个飞跃。

    据悉,飞凡极智互联技术能够通过双端系统级融合,成功调用智能终端的芯片算力与飞凡巴赫座舱搭载的8155芯片算力叠加,用软件突破智舱算力的天花板,进一步激发飞凡RISING MAX 3+1的硬件优势。据了解,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的三大亮点,即“最强兼容,多品牌手机终端无感连接”、“算力叠加,突破智舱算力天花板”、“深度打通,使用习惯随手上车”。

    “自主+合资双轮驱动”,是外界对上汽普遍的期待。根据上汽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其新能源车销量要达到350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比例将达到50%——这一目标较2022年要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而自1月份以来,其新能源业务保持“环比连涨”,三季度将进一步冲刺“月销10万辆”的目标。

    创新技术助推“新赛道加速跑”

    销量、互联时代的不断迭代,更需要上汽体系研发能力的扎实配合。

    目前,上汽正在积极塑造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闭环、运动控制系统、三电系统到对应场景的整车集成能力和技术创新优势,打造拥有“强劲的心”、“敏捷的身”、“智慧的脑”的全新“科技生命体”。

    未来三年,上汽智能电动创新技术将集中落地,持续推动“新赛道加速跑”。今年三季度,“史上最强6系”智己LS6将率先搭载800V碳化硅电轴,加速性能比肩百万级超跑、充电5分钟补能200公里;后续,自主电车更将轻松进入“2秒加速俱乐部”。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上汽将率先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大规模量产落地,能量密度翻番、安全性能更高、成本更低。

    8月30日晚,上汽集团公告:公司拟与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上汽集团曾分别于2020年、2022年和2023年通过基金方式参与投资清陶能源。截至目前,上汽集团累计对清陶能源投资已达29.835亿元。

    目前,上汽和清陶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在实现“系统级零热失控”的前提下,单体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368瓦时,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0%以上,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此外,上汽与清陶将共同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在规模化应用后,电池成本将比同等规格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低10%-30%。

    2024年,智己汽车车型将率先搭载高性能、长续航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2025年,智己、飞凡、荣威、MG将推出多款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全年销量预计将突破“十万辆级规模”。

    另据上汽创新研发总院透露,2024年“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技术(VMC)”将量产落地,使车辆能够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复杂路况下,始终保持车身稳定,让新手“秒变”老司机,带来极致安全、舒适体验。2025年,“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将全面落地,实现“舱、驾、算、联”四域合一,域控制器数量减半、数据带宽提升5倍、线束长度减少30%、OTA速度提升70%,IOT生态深度互融,支持数据闭环,车辆将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成为人们最贴心的“智能出行伴侣”。

    在上汽集团半年报发布后,市场人士关注到上汽方面提及,公司把握“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变革趋势,着力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车的整车架构,并以此拉动多个整车技术攻关项目,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落地,塑造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闭环到对应场景的全新整车集成能力,具备中央集中式控制结合区/域控制、云管端一体化、数据驱动和迭代、智能感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车运动智能控制、一体式铸造、分布式制造等产品和制造技术的最新特征。

    同时,公司紧盯技术发展趋势,在固态电芯、800V高压、ChatGPT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深度,加快形成自主核心能力。

    (孙斌/文)

    .万次阅读
    1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