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近日,气候炎热、光线强烈、路面变软、雨水量多,使驾驶条件变得恶劣,给安全行车带来一定难度。还有一部分事故源自于车主麻痹大意所造成的车辆自燃事件,对有车族的同仁来说,车辆行车及停放显得尤为重要。一些行车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案列回顾
近日,北海路消防站接到指挥中心调度称:位于郊区小西庄一辆小轿车侧翻1人被困,北海路消防站立即出动2车12人赶赴现场处置,到场后询问知情人得知,车里有一名老人被困,指挥员立即下令,一名消防员进入车内观察老人身体情况并进行安抚,外侧2名消防员与驾驶室内一名消防员把老人抬上担架后转移至120,随后北海路消防站返回。
行车安全要点
1、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
天气炎热,驾驶车辆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尤其是车辆载重或在长时间行车时,更要注意,防止发动机过热。

汽车开锅了,怎么办?
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选择阴凉处降温,可以掀起发动机引擎盖通风散热;待温度降低后,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冷却液因发动机过热或缺少沸腾时,不要马上关闭发动机,应停车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关闭发动机,再用面纱或手套垫着打开散热器盖,防止冷却液沸腾。
2、避免轮胎温度过高
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2个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同时检查轮胎温度;当发现轮胎因过热气压上升时,应设法将车停放到阴凉处或树荫下,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来降低轮胎气压和温度。另外,行车应尽量避免紧急刹车,切忌车辆超载超限。

3.制动失效应急处置
行车中,往往因高温出现制动管路气阻、破裂或制动液、气压不足等原因,突然出现制动失灵、失效现象,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驾驶人发现车辆突然制动失灵.失效时,要沉着冷静,握稳方向盘,立即松掉油门踏板,实施发动机牵阻制动,同时利用驻车制动器或降档等方法,设法减速停车.也可连续多次踩踏制动踏板,以液压制动力的积聚而产生制动效果;切忌驻车制动器不可将手刹操纵杆一次拉紧,这样操作将会把驻车制动盘抱死,并损坏传动机件,丧失制动力。

4.警惕镜面效应
高温天气,柏油路面经太阳暴晒易产生‘镜面效应',使人产生错觉,容易烦躁,人一烦躁,就会导致开车时注重力不集中,若碰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这就要求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路面产生的“镜面效应”保持冷静,集中精神驾驶。

5.注意路边农作物
通过有农作物堆放路面时,应降低车速,不要轻易刹车,以防车辆发生侧滑。要绕开堆放的农作物及器具,谨防有人员在里面休息,并留意防备有人从堆放物中横穿马路。通过后还应检查车底盘是否挂有农作物,应及时清理,防止卷入驱动轴。

6.切忌穿拖鞋驾车
女性朋友喜欢穿拖鞋,既好看,又方便凉快,有的甚至穿着拖鞋开车。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如果踩油门或刹车时拖鞋不跟脚,很有可能因此延误刹车时机,造成交通事故。

7.谨慎防止车内物品
不要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入车内,如气体打火机、碳酸型饮料、空气清新剂、香水、电子产品等物品,更不要将汽油、柴油等危险品放在车内。防止温度过高产生爆炸,对驾乘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8.切勿酒后驾车
“车祸猛于虎”,此言不虚。酒后驾车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一旦出事故,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驾驶人和双方的乘车人员,轻者皮肉之苦,重者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身体上的残疾,给自己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留下终生遗憾和永久的伤痛。车毁人亡则注定妻离子散,给幸福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创伤。酒后驾驶夺去了多少驾驶人的生命?而幸存者往往成了残疾人,不仅造成了肉体、精神上的痛苦,家庭成员要照顾伤者,还要承担巨额费用。保险公司对酒后驾车造成的所有损失都是拒赔的。因此,酒后驾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给受伤者的家庭所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9.谨慎应对雷雨天气
Ø保持车距,雨天刹车距离会大大延长;
Ø行车碰到雷雨时,应降低车速,开启雨刮器,如雨雾大还应开启警示灯;
Ø如雨过大,应停车避雨,停车避雨时,应当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防止水淹;
Ø还应当选择远离高树木、高压电线等较高物体,防止雷击;
Ø雷雨天气不要拨打或接听电话,更不要收听广播;
Ø开车时,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远处的固定目标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