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一口价之争”的网约车风暴正席卷中国各大城市。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要求网约车平台整改一口价模式。
8月18日,上海多部门对18家合规网约车平台公司以及滴滴出行、高德打车平台进行联合约谈,要求要求明码标价规范竞争,清退不合规车辆。
7月25日消息,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联合约谈高德打车等9家网约车平台负责人,要求网约车平台和网约车聚合平台服务经营者要实行明码标价,严格按规定和程序落实调价备案和公告要求,不得擅自调价。
8月11日,合肥多部门约谈该市主要网约车平台企业。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确保车辆和从业人员营运资质合法,严禁非法营运;严格做到明码标价,规范促销行为,不得存在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严格维护和保障好从业者合法权益等。
8月15日,杭州针对规范优化“一口价”“特惠价”等运价规则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各网约出租车公司要对“一口价”“特惠价”等运价规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规范,进一步优化提升“一口价”“特惠价”等运价规则。
在运力供给饱和、司机订单量下滑的背景下,平台间“以价换量”的竞争随之加剧。网约车一口价模式的争议在乘客和司机之间引发了激烈的辩论。

对乘客而言,“一口价”模式带来了一系列吸引人的优点。首先,它为乘客提供了价格的明确性和可预测性。在预订行程之前,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支付的费用,从而避免了后期价格波动带来的不适。其次,一口价模式减轻了对司机可能采取的绕路、延时等不当服务行为的担忧。因为价格事先确定,司机没有动机通过延长行程时间或不正当行为来提高收入。
然而,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一口价模式引发了一些重要的问题。首先,一些司机反映,如果他们选择开启“一口价”或“特惠价”接单模式,他们可能长时间接不到普通订单。因为乘客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一口价选项,这导致了司机的普通订单减少。此外,平台对特惠订单的抽成比例与普通订单无异,这意味着司机为了维持收入水平,可能会更加偏向接受普通订单,而不是采纳一口价订单。
要理解“一口价”是否能够持续,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网约车的定价机制。关键问题是,是否应该将定价的选择权还给司机,以便更好地平衡乘客的需求和司机的利益。
目前,网约车的定价通常由平台算法决定,考虑因素包括距离、时间、交通状况等。然而,这种定价机制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一方面,它可能会使司机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因为价格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它可能会使乘客感到不满,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价格上涨时。

因此,一种解决方案是探索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这包括让司机有选择的权利,可以决定是否接受一口价订单或按照传统定价模式接单。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司机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稳定地获得收入。同时,平台可以继续提供一口价选项,以满足那些注重价格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的乘客需求。
综合来看,“一口价之争”不仅是一场乘客与司机之间的争议,更是关于网约车定价机制的深刻思考。要实现网约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找到一种平衡各方需求的方式,确保乘客能够节约支出,同时司机也能获得公平的收入。这或许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合作,以推动网约车行业迈向更加成熟和公平的阶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