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智能底盘领域,线控制动发展较快,23年初国内市场渗透率已达25%,空气悬架系统22年渗透率达4%,线控转向发展较慢,还未正式商业化。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潮流下,智能底盘应该具备主动的道路环境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轮与地面相互作用,以及对车辆运行状态实施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中,智能底盘的核心构造包括感知层、执行层和决策层,其中执行层的技术发展重点是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悬架系统的深度协同,而决策层的关键技术则在域控制和E/E架构。在未来,①智能底盘在驱动构型方面会有高度集成化轮端驱动构型(轮毂电机)、智能轮胎技术应用;②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方面,支持OTA、底盘信号集中域控、执行器冗余备份、主干网络通信速率、网络安全、电器系统架构;③在电控悬架方面,实现主动悬架国产化,多腔气囊和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的批量控制应用;④在智能化程度方面,X,Y,Z实现三方向线控化和协同控制,智能底盘具备主动控制、自适应、自学能力;⑤在新型电子电器架构方面,普及高带宽、高速、严时速(>100M,以太网)的车载总线技术;⑥在域控制技术方面,实现底盘一体化域控,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智能驾驶统一接口,实现四轮驱动汽车底盘的高速集成控制(4WD+ESC+EPS+空气悬架);⑦在电控系统功能安全方面,实现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标准在智能底盘上的应用,实现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实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