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电池,从名称到类别再到集成平台,都宣称自己有着诸多的创新型技术的应用,比如刀片电池、麒麟电池、弹匣电池、奥特能平台等。但是,电池自燃的事情还会时不时的刺激着我们的神经。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电池自燃的根源——起火路径来分析一下,当下电池包的安全保障究竟做的如何。

1、从电芯热失控到电池包热失控的发展路径;
顾名思义,避免电芯热失控到电池包起火,就要从避免首个失控的电芯下手,而电芯失控的主要原因有:机械损伤、缺陷及稳定性异常、电气滥用和外部的加热。
我们今天单说机械损伤,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针刺试验,就是对于电芯机械损伤的一种测试,但事实情况是,在正常碰撞场景中,要比穿刺试验有着更复杂的碰撞结果,那么整车或者电池包的安全,反而比单电芯的机械损伤安全更显重要。虽然厂家用铝合金取代全钢电池包,带来了续航与能耗水平的提升,但因为整体刚度的下降,对于电池安全的影响,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2、最危险的电池起火——爆燃;
电车企业在延缓电池热扩散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模组内的电芯之间插入防火隔热材料——比较先进的有航天级隔热气凝胶;亦或者是在模组之间设置防火耐高温的云母片隔热等措施,这都对于避免车辆起火、或者是为车主的逃生争取到了很大的生存空间。但是,真正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的最高风险就是,电池的爆燃。而针对爆燃,厂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的方案就是:高压防拉弧,低压防短路,也就是无论任何碰撞情况发生,都将高压电火花,或者是低压的短路引起的点火源,及时的扼杀在摇篮里。

另外,我们大部分人一般都只关注电池包的引燃,但事实情况也有可能会是其他零件起火,进一步引燃了电池包,这些也值得我们去关注。

最后,上面这张电池安全策略的checklist表,大家可以收藏一下,照着这张表,相信你也能找到一个足够安全的电池。
(文/淼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