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瞄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后市场领域;引导各地市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力争全省汽车产业尽快迈上万亿元级新台阶。
汽车是安徽的优势支柱产业。面对当前行业重塑性变革,安徽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向“新”进发,以整车带配套,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安徽不仅聚集了江淮、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更有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动力等响当当的关键配套企业。截至目前,全省已集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200家,较2020年增长37.4%。
近日,《安徽新闻联播》一期《向“新”进发 安徽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强省》的节目中,各大知名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纷纷出镜,分享在安徽“飞速奔跑”的心得和向“新”进发的计划。

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电驱系统第一工厂最近正在加紧产能爬坡和后续建设。全部达产后,第一工厂可年产120万台电驱系统,相当于每条生产线1分钟就能下线1台。
此外,预计明年2月,蔚来也将迎来产能160万台的电驱系统第二工厂。对此蔚来电驱系统制造运营部高级总监谢政宪表示,在合肥接近年产300万台电驱系统的整体产能,可以来满足蔚来整个集团的需求。

持续扩大电驱系统的产能,是企业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提前布局。包括电机、电池等在内,蔚来已经把中国总部及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全部扎根在安徽。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认为,安徽已有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战略发展方向的基础,而蔚来也是该战略的受益者。目前蔚来的发展,得益于在产业链上特别是智能化和电动化相关配套企业的扶持。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的地区之一,安徽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明确、打法清晰。在省级层面推动与蔚来合作、与大众合资,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上个月,大众汽车与安徽“牵手”再结成果,企业把除德国之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中心落户合肥。科技中心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等,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届时大众汽车新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周期将缩短约30%。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是我们得以长足发展的沃土”,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表示,大众与安徽省及合肥市开展密切合作,专注于价值链下游的研发领域,进一步达成了在安徽打造涵盖完整价值链的新能源汽车中心的目标。

聚力打造引领行业的创新生态、辐射全省的产业生态、全国一流的服务生态、融入全球的开放生态,让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磁吸”效应更加凸显。在较短时间内,比亚迪即将在安徽形成百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中创新航、弗迪电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核心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全省已集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200家,较2020年增长37.4%。
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英春介绍,安徽深入推进合肥市“换电模式”试点和合肥、芜湖“双智”试点,围绕“车、路、云、网、图”,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发展。

向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奋力前行,激发内生动力同样重要。身为安徽本土品牌,江淮、奇瑞等整车企业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加码布局新能源赛道。未来5年,江淮汽车将投入120亿元研发资金,全面发力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等。
目前江淮汽车发展的重心全面地转向智能新能源汽车。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表示,将全面加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以智能作为江淮汽车最重要的一个品牌特质进行倾力地打造。

在芜湖,奇瑞汽车推出了企业首个新能源品牌,并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低能耗、低排放、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厂。
奇瑞iCar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剑强调,在新能源的领域,奇瑞集团也处在“变道超车”的阶段。奇瑞集团联合了相关的供应商进行“扩圈”,做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态圈”,使用户能参与到研发、营销等各个过程,实现共创。


锚定目标,奋力奔跑。2022年,安徽汽车产量达174.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52.7万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居全国第7位;今年前5个月,全省汽车产量80.1万辆,同比增长26.9%,跃居全国第3位;其中新能源汽车25.78万辆,同比增长50.7%,居全国第4位。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安徽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希望安徽在打好新能源“上半场”的基础之上,也能够打好智能化的“下半场”,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佼佼者。

来源 | 安徽新闻联播
编辑 | 吕品田
审稿 | 戚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