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现在插混车,真的是[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吗?

    电车博士张抗抗头像电车博士张抗抗头像
    电车博士张抗抗2023-06-08

    部分插混车型确实存在「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情况:有电的时候座舱静谧、加速迅猛;没电的时候发动机吼叫、动力孱弱。

    近日李想在微博上宣布:OTA 4.5版本将低电量模式下的动力性提升至零百6秒,也就是提升了匮电状态下的性能。

    既然有这样的升级,那也侧面说明增程车型也呈现出了「没电一条虫」的情况。去年11月我也曾试驾过理想L9,感觉NVH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原因就是给到我手上时就没电,全程匮电开下来的。

    去年体验匮电状态下的理想L9

    造成「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原因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 电池:油混常采用功率型电池,很少遇到此类问题。插混则比较偏向能量型电池,低电量下的功率输出能力可能不足。
    • 直驱:高速、长距离爬坡是平均功率较高的两个典型场景,此时发动机介入直驱可以充分发挥系统功率潜力。否则能量转换会有损耗,且功率上限受限于发电机。
    • 策略:能量管理策略不够智能、不够合理。插混群友还交流过,跑长途时最好设置成「保电」模式,保持高电量比陷入匮电状态好。这其实是能量管理策略的一个补充。
    • NVH:纯电模式、混动模式、匮电状态下的NVH水平不能差异太大,否则会给用户非常强烈的对比感知。

    最近试驾了一款PHEV车型,有电没电的表现差别不大,它就是全新雅阁e:PHEV:

    一、试驾体验与油耗测试

    见到全新雅阁e:PHEV的第一感觉是外观修长而大气。看惯了纯电车,再看到雅阁的长前悬给人一种高档的感觉,溜背式造型和五幅轮圈带来一些运动感。这个独特的绿色车漆很有意思,给人一种既沉稳又活泼的对立感觉。

    这次总共试驾了两天,第一天测试油耗,行驶了125.9公里;第二天测试纯电续航,行驶了100.9公里。长达226公里的油耗/续航测试,应该足够有说服力了。

    先说第一天的油耗测试,行程也比较简单:

    从左至右:第一程、第二程、第三程


    以广汽本田松广4S店为起终点,以安亭、虹桥火车站为分隔点,全程125.9公里分成三段:

    • 第一程,广本松广店→安亭:高速上车不少,但导航图上全是绿的,基本畅通。一直沿最左侧车道行驶,车速在110km/h左右。39.6公里的平均油耗是3.6L/100km。
    • 第二程,安亭→虹桥机场:出了京沪高速后就开始堵,到外环高速就有2段拥堵路段,28公里的平均油耗是4.1L/100km
    • 第三程,虹桥机场→广本松广店:这条我走的都是城区路线,还围着城区赚了几圈。58.3公里的平均油耗是3.6L/100km
    • 总行程:全程125.9公里的平均油耗是3.7L/100km

    请注意,第三程的纯电续航消耗了1/8左右,推测可能是城区路况会自动进入纯电模式所致,按WLTC纯电续航82公里计算,那就是消耗了10.25公里的表显纯电续航。它进出纯电模式的时机细节,让人都注意不到,可见全新雅阁e:PHEV在纯电模式与混动模式下的NVH做得都比较到位。

    将拍下来的仪表照片放出来:

    可以看到,全新雅阁e:PHEV无论是在高速/高架路况还是在城区路况都挺省油,平均3.7L/100km甚至低于NEDC工况最低荷电状态油耗4L/100km[1]。聊到这里,大家肯定心中有所疑惑,因为出现了三个违背常识的认知:

    • 当成油车看,为何堵车不费油:油车大家都开过,高速省油、城区费油,但全新雅阁e:PHEV在第三程红绿灯较多的城市路况也跑出了超低的油耗。
    • 当成电车看,为何高速不费电:电车大家就算没开过也应该有所耳闻,知道它在高速上续航掉得特别快。可全新雅阁e:PHEV开起来的电感很强,为啥也不怕高速呢?
    • 为什么比官方油耗还要低:大家都知道,无论买燃油车还是纯电车,真实能耗相对于官方能耗都有一定程度的虚标。只是有人虚得高、有人虚得低,这种情况大家也接受了。那为什么全新雅阁e:PHEV的油耗并没有虚标呢?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第二天的纯电测试过程吧!

    全新雅阁e:PHEV配置了一块17.7kWh的电池,NEDC纯电续航达到106km。第二天车子处于空电状态了,仪表显示续航里程为零。

    所以就尝试一下没有家充桩的插混车主充电体验吧!过程还算顺利,附近找到一个交流充电站,并没有人来排队。虽然电池容量不算大,但交流桩充起来还是花了一些时间。

    这就证明了我的一贯观点:没有家充桩,买插混车要三思!好在现在购买全新雅阁e:PHEV,都可享充电桩免费送装服务,并没有这个顾虑。

    充电中的全新雅阁e:PHEV


    第二天的纯电续航测试,我交给水雾同学一个任务:从满电量开始,跑到发动机被迫启动为止!这是他的行驶路线:

    本来以为这个任务并不难,毕竟只有106公里的纯电续航,就算扎实点打个七折,那也就是开70公里就完成任务了! 结果这场测试,可把他累坏了:因为他花了1小时40分钟跑了100.9公里,才把纯电续航给跑完

    算一下,NEDC续航达成率达到了惊人的95.3%!这就让人十分震惊,因为电车NEDC打八折就已经算是续航扎实,就算是路况畅通能把NEDC达成率开到接近100%的也是相当惊人了!

    二、为什么高速城区能耗都不高?

    无论是高速还是城区,全新雅阁e:PHEV的能耗都可以说是相当惊艳,特别是让传统燃油车用户大吃一惊。

    那咱们接着聊一下,全新雅阁e:PHEV采用了什么混动构架,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

    全新雅阁e:PHEV采用第四代i-MMD串并联混动系统,工作原理大道至简。当电量充足时,电池供电、电机驱动车轮前进,整个系统工作起来与纯电车没什么区别,这就是纯电模式

    这次试驾纯电续航测试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直处于纯电模式之下。

    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驱动发电机为高压总线输送电力,车轮依然由纯电驱动,这就是增程模式。第一天测试的第三程城区行驶,大部分情况处于增程模式下。此时从驱动的角度来看全新雅阁e:PHEV与纯电车型没有什么差别 —— 不仅驾驶体验和纯电车没区别,能耗特性也符合「车速越低、能耗越省」的特性。

    在车速较高的场景下,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离合器接合,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高速工况时可以直驱省油、超车时也可以紧急接入以提高动力

    具体来说就是70km/h的时候直驱接入,65km/h的时候直驱脱出。第一天的油耗测试中,高速、高架的非拥堵路段都工作在直驱模式下,可以充分发挥能耗低的优势。

    全新雅阁e:PHEV将增程模式和直驱模式统称为混动模式,原因是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来说并不明显。我和水雾同学的试驾体验一致:就算是仔细观察,也无法通过声音、振动或驾驶感受来分辨出增程模式与直驱模式的区别。

    除了混动构型本身的特点之外,第四代i-MMD在各个零部件上也做了提升:比如2.0L阿特金森直喷发动机增强不少,热效率达到41%;空燃比扭矩扩大30%,使得郊外路、高速公路汇合、超车场景的高速行驶也能保持较低油耗。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第二天我让水雾同学测纯电续航的问题,跑了100公里问他测完没有。他说没有,紧接着又说刚刚测完,刚才走神了没听到发动机已经启动了。

    为什么纯电模式到增程模式的切换如此不明显?这与全新雅阁e:PHEV在NVH方面下了大功夫有关:发动机采用吸气包装、采用发泡隔音措施,再通过高刚性曲轴与2次平衡器抑制震动,此外还有减震器构造变更,NVH性能大幅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新雅阁e:PHEV采用了双电机内置电气式CVT,也间接提高了静音性。

    此外全新雅阁e:PHEV还采用了全新的ANC主动降噪技术,采用3轴振动传感器检测出轮胎传来的振动,追加减少低频路噪;同时如果后排有乘客,可以让降噪更均匀,便于沟通,如果后排无乘客,则最大发挥前排降噪效果,提供最佳的静音性能。

    三、L2辅助驾驶功能

    首先我觉得全新雅阁e:PHEV的11.5英寸HUD抬头显示系统非常好用,真的是非常清晰啊!

    设计上也比较有特点,最重要的车速信息最大,左侧一个指南针来指示方向,较远处将辅助驾驶状态(目标车速、功能激活状态)等信息给展示出来。我目前主要开的两辆30万元以上的智能车都没HUD功能,确实是有点遗憾。

    试驾之前,我对它的辅助驾驶功能并没有任何期待。然而,能耗与续航测试是比较耗费体力的,一旦有机会就会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毕竟偷懒才是人类的天性。全新雅阁e:PHEV的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统,配置了5个毫米波雷达、6个超声波传感器和前向摄像头。

    一路上基本上是能用L2辅助驾驶功能的时候就会打开,跟车的加速与制动都很温和,用起来很有信心。弯道的表现也不错:

    辅助驾驶在弯道的表现


    第二天到达充电站,试了一下自动泊车,它也成功地泊了进去:

    成功泊入车位


    目前国内新势力在智驾功能方面卷得比较激进,在新功能的探索上会暂时领先于合资品牌。而全新雅阁e:PHEV的Honda SENSING 360超感系统已经可以实现打灯自动变道,这已经强于大部分合资品牌了!

    总结

    未来5-10年,插混车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上升,我们对插混车的性能要求也将提高。以往部分插混车「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表现将不能被接受,将来必须要做到「有电没电都一样」。

    全新雅阁e:PHEV可以说是提前达到了这个标准,解决方案就是从电池(功率密度较大)、直驱(串并联单档直驱)、NVH(优化混动模式下的噪声水平)三个角度入手实现的!

    次阅读
    15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15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