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销商承诺不兑现
电池续航里程缩水
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及时
......
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热的同时
相关投诉也不断增多
消费者该如何防范被“套路”
江苏省镇江市消费者协会
整理了今年1—4月
受理的292件汽车消费投诉
发布了这份提醒
☟☟☟
套路一
销售时承诺不降价降价后也不给补偿
一些经销商在售车时承诺绝对不会降价,但降价了却不退差价,引发不少消费者投诉。
■
点评
不降价的宣称虽然能给现在的消费者有一颗“定心丸”,但是长远来看不啻于公开宣传后来的消费者不能享受降价的红利。当然在非垄断地位下,经营主体可以自由定价,公然宣称保价的行为并不违法;但是这种逆市场竞争的行为既有可能失去潜在的顾客,还有可能在不得不加入价格竞争时,构成违背承诺的不诚信行为。
■
提醒
遇到销售者的不降价承诺,应要求在合同里增加条款,作出专门的书面承诺,并签字盖章,把口头承诺变成书面的合同约定,并明确具体的判断标准和赔偿标准,作为维权时的证据。
套路二
续航里程“缩水”指标成了“纸标”
一些新能源汽车,标称续航里程达到500—600公里。但在实际使用中,与实际续航里程有很大出入。
■
点评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消费者选购车辆的基础考量因素,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让消费者了解实际续航里程是厂商的基本义务。新能源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必须如实、全面告知消费者车辆实际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信息。
■
提醒
购买前,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型号、性能有全面了解;
购买时,应尽可能做到详细询问性能、数据以及售后方案,必要时将销售人员提供的关键信息、数据或承诺落实在纸上,有意识地保留证据;
在发生质量问题时,第一时间记录现场、联系售后、录音录像固定证据。
套路三
质量问题反映多售后服务不及时
虽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质量问题依旧是消费维权的突出问题。
■
点评
新能源汽车厂商应确保生产销售的汽车产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并向消费者有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
经销商要诚信对待消费者,全面履行合同约定,切实做好售后服务,及时妥善处理相关投诉。
■
提醒
购车时,要仔细阅读车辆的使用说明书,详细了解“三包”的范围和易损零配件的质保期限;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留存购车、维修等相关凭证,对商家有关退还购车定金、保险押金等的口头承诺时,注意留存定金或押金收据,必要时对商家的口头承诺进行留证,签订有效、完整的定金或押金退还协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更好地维权。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作者/薛庆元 陈红生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