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行业巨头之间的互撕发生在了两家中国车企身上。

事件梳理
就在2023年5月25日,长城举报比亚迪一事引发热议,而在5月25日,刚好还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上市的日子,这很难不让人怀疑,难道长城此次是针对比亚迪新车上市来的?

其实还真不是,长城的举报其实早在4月11日的时候便已经递交了,但是时至5月25日的时候才大肆报出来,在5月25日,长城在官方账号上表示自己在4月份便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举报材料,就比亚迪旗下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两车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在事件热度起来之后,比亚迪便进行了回应,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也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总结比亚迪的回应就是反对任何不正当的竞争关系,同时强调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检测,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了认证,最后还不忘说了一下中国品牌、行业有多不易,对于常压油箱的问题只字未提。


在比亚迪官方账号做出回应以后,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比亚迪品牌公关处副经理以及腾势汽车兼首席共创官等在内的多位比亚迪高管都在社交平台上发声称:“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对于比亚迪高管的回应,其实说实话如果自己真的没问题,即便别人吹自己的灯,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反倒是别人会就此失去光明。任何一家企业,能被同行看好、认可,甚至是监督和参考,都是对自己实力的证明,真正的“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国货之光”,我想从来都不怕别人质疑、别人监督,只有相互监督、正当竞争,才是对行业最好的进步。

而此次事件到目前为止就到这里,关于这些情况相信大家也了解的差不多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长城举报比亚迪的问题,也就是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满足国六排放必须要用高压油箱?
为了满足国六排放的标准,厂商一般会通过使用高压油箱或者使用大碳罐吸附来完成,而一般插电混合动力一般都会采用高压油箱来满足国六车辆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而此类的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比起常压油箱的4-7kPa来说承受压力更强,而这也是为了收集行驶过程中油箱内挥发的油气,以满足法规要求。而国六排放标准或者别国的法规虽然没直接说不能使用常压油箱,但国六指标就不是常压油箱能满足的,更别说是PHEV插混车型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满足国六排放标准一般有两个方法,一是使用高压油箱,二是使用大碳罐吸附。在比亚迪的回应中,比亚迪并没有否认自己使用普通油箱,当然了,使用普通油箱也行,但需要增加一个大碳罐来吸附,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发动机停止运转时,燃油蒸汽进入到大气,减少空气污染,混动车辆需要的碳罐更大,成本也高,同时也占用空间。

因此,如果说此次举报的秦 PLUS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真的采用常压油箱,如果有大碳罐,那也能满足排放标准,但如果既是常压油箱,还没有碳罐,那长城这次的举报就真是问题了。

当然,目前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暂时还没办法说清楚是谁的对错,不过就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来讲。其实也不排除申报车辆用高压油箱,回头卖给消费者是普通油箱,同时也没有大碳罐吸附,类似偷梁换柱的事情不是没有过,而对于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消费者来说,不管是高压油箱还是普通油箱,大家都发现不了,毕竟这只是排放标准的不同,如果不进行专业的检测,用户可能从买车到卖车这一个用车周期都发现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两家中国车企为何正面开撕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几种答案。首先第一种,那自然还是长城发现同行有问题,在举报之前已经和比亚迪说明过,但并未得到任何回应,因此想举报以后可以让这个行业以及比亚迪避免这种问题,对于行业和比亚迪都是一件好事。或许很多人觉得长城能有这么好心?还是那句话,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我们没有真正站在长城的角度出发,或许还真猜不透长城的心理,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可能。

其二,对于比亚迪近年来特别是近期的销量、净利润以及市场影响力,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就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车企,而这对于很多同样研发新能源车型的车企来说,自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特别是长城自己的净利润却有所下滑,原因可想而知。

其三就是对自主品牌相对宽松的“地带”,但过去一直都是看破不说过,很少有直接举报的。而这一次,直接被长城掀桌子了,本次举报的影响很大,甚至有点像“整治行业乱想”的导火锁,没有什么大动作很难收场,所以之后可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其四,大家也知道,比亚迪在三电系统产业链的地位不说是行业第一,起码也是前列的存在,但其他部分基本还是过去的比亚迪,哪怕相比起以前有一定提升,但说白了比起三电系统来说还是稍逊不少。而过去的比亚迪在缺陷接受标准、供应链级别、材料选择、防锈工艺、有害物质使用控制等方面都还只是国产一线自主品牌的水准,但市场却经常传播比亚迪是国货之光、国内第一销量等,甚至很多人都说其他品牌都应该学比亚迪。换位思考一下,你觉得让你学习一个有些优点,但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缺点的人,你会服气吗?

更何况,长城从最初的哈弗H6开始,就一直被对手拿捏,哈弗H6遇上宋PLUS DM-i自然不是对手,赶鸭子上架的哈弗H6 PHEV也失败了。而跟风理想的蓝山DHT-PHEV性价比确实不错,但从发布会上就开始频繁diss友商,包括枭龙及枭龙MAX的上市也是如此。比起对手而言,长城旗下的产品不管是从定位、定价甚至是口碑都完全被拿捏,并且长城推出这些新能源车型本就是后来者,如果没有碾压式的产品优势,自然不会有太好的市场表现。

老司机点评:
不管这件事情最终发展成什么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城没有把握应该不会豁出去,即便在市场中长城也受了不少气,但既然做了,那大概率是有把握的。而长城此次也是光明正大的实名举报,虽说谈不上什么打小报告,但这样一来就有一部分人觉得长城的行为不太好,都是自主品牌,有什么事情需要这样吗?其实我个人觉得先不说长城出于什么心理做这件事的,最起码行得正坐得直,堂堂正正的实名举报,如果真是比亚迪的问题,那对比亚迪对消费者都负责;如果比亚迪没问题,那么长城自然也想好了自己可能要面临的局面。那么,你如何看待此次事件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