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裁员、关停落后生产线,2.0以后福特中国还有逆天改命机会吗?

    车界锐评头像车界锐评头像
    车界锐评2023-05-21

    "

    “百年福特毁于长安”,网友的戏谑,

    让长安汽车沦为逃不过的“背锅侠”

    现如今长安风生水起,福特苟延残喘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世事难料,变化无常

    "

    继前几日福特中国开始裁员,按照N+3来赔偿,人数超过1300人消息后,旗下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又传出关停落后生产线。

    说白了,就是长安福特因销量下滑不能满足百万产能,要关掉生产线利用率低设备,老旧配套装置。

    话说目前,长安福特在重庆、哈尔滨、杭州分别设有五家整车工厂,总产能是160万辆,现在的产能已减至67万辆。超一大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由此可见长安福特处境之艰难。

    而在2016年,长安福特销量达到90万+,距离百万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市场前景无限看好。大家都以为即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但没想到这却成了长安福特最后的高光时刻。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长安福特年销量逐年下滑,2017年,长安福特销量82.8万辆,2018年销量37.8万辆,2019年销量仅为18万辆。

    毫无疑问,这就是明晃晃的断崖式崩盘,速度之快、落差之大,非常触目惊心。

    曾经,长安福特和大众、日系等一票对手并驾齐驱,当年的福克斯、翼虎、锐界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带头大哥,风头一时无两。在最高峰时期,长安福特贡献的利润占长安汽车整体利润九成左右,福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的4.09%。

    众所周知,长安福特成立的时间是2001年。

    其实,早在1978年,福特就有意进入中国市场,亨利·福特二世说“福特汽车公司非常有兴趣,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但是,福特却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直到2001年,福特才和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那这20多年,福特都干了些啥呢?1995年,福特曾经有机会和上汽合作,当时上汽在美国和通用、福特同时接触,以敲定最终的合作伙伴,但是因为福特一直坚持大宇50%的股权控制,这让上汽难以接受。同时通用在零部件国产化、技术开发、CKD材料进口价格、技术转让条件及费用等方面的更具有诚意,最终的结果是上汽和通用结缘,福特出局。

    随后在1998年,福特又和东风汽车接触。因为当时东风内部的债务负担比较大,福特的合作条件又有些苛刻,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进入21世纪,眼看大众、通用、本田、丰田、日产等大车企都在中国开花结果,福特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长安汽车,两者牵手成功。

    表面上看,福特是全球一流的知名车企,而长安汽车是中国的百年企业,两者的合作看起来门当户对。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福特汽车累计亏损达到54亿美元,而长安汽车当时也受制于政策,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再加上当时长安汽车还是主打微型车,对双方来说,彼此只能说是搭伙过日子。

    所以说长安福特的开局算不上太好,发展也一直不温不火。2003年首款车型嘉年华下线,当年销量不到一万台,而其他合资对手的年销量都超过了5万台,直到2012年,长安福特的年销量也一直没有超过50万台。同样是在2012年,上汽大众的销量为128万,上汽通用为131万,一汽大众为130万,成立晚一年的北京现代年销量85万,成立晚两年的东风日产销量77万。能够看得出来,长安福特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不小。

    直到2013年,长安福特终于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3年,长安福特销量突破50万,达到67万,同比大增62%;

    2014年,长安福特销量80.2万辆,同比增长18%。

    2015年,长安福特年度销量达到86.8万辆,实现了小幅增长。

    2016年,长安福特登顶95.8万辆,达到最高销量纪录。

    至此,长安福特距离百万销量门槛仅一步之遥。

    首先要归功于长安福特在2011年推出了1515战略。内容就是2015年长安福特在中国市场推出15款新车,包括翼虎、翼博、福睿斯、锐界、金牛座5款全新车型,还有福克斯、蒙迪欧2款车的全新换代,再加上嘉年华、福克斯2款车型的中期改款。

    其中以福克斯、翼虎以及锐界最为亮眼。福克斯力压朗逸成为2014年的轿车市场销量冠军,销量达到39万,2015年和2016年的销量也都超过了20万,畅销程度可见一斑。翼虎2014年销量达到了23万辆。

    技术上来说,2011年引进当时福特最新的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相当成功。

    客观地说,当年美系车品牌影响力还是相当不错的,“马丁脸”在当时是一个大看点,再加上操控口碑以及动力加持,这一波福特的产品力还是很能打的,为销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炮弹。

    然而,长安福特的巅峰定格在了 2016 年,它的销量从 2017 年开始直线下滑,2019 年一度到达冰点,销量只有 18.4 万辆。

    在2020年销量得到了回升,年销量达到了25.33万辆同比增长37.69%,2021年销量达到了30.47万辆,同比增长20.29%。

    但是2022年长安福特产品大年,其销量不升反降。2022年,长安福特全年销量达25.1万辆,同比下滑17.61%,仅为2016年巅峰时期的27%。

    进入2023年,长安福特销量依然不尽如人意,该公司前4月销量为5.88万辆,同比下滑18.67%。

    同时就近期发布财报来看。去年全年福特在华总计亏损 5.72 亿美元。销量下滑、营收下降、利润亏损,也让福特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变得异常尴尬。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中国车市,成功的车企原因几乎千篇一律,无非爆款产品、走心营销、质量过硬这几点。

    但失败的原因却各异,产品不匹配市场需求、质量差、战略失焦、人事整顿频繁……不过,像长安福特这样几乎每条全占的也是少有。

    网友也为每况愈下长安福特操碎了心,曾上几条“罪状”:

    第一,长安福特新产品导入乏力。

    自2015年金牛座上市之后,直到2018年的全新福克斯,长安福特在三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推出一款新车,这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车市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则疯狂推出新车,尤其是日系品牌,在2018年之后整个车市趋于低迷的时候竟然逆势增长,几乎是全面开花,从小型车市场到中大型市场各个细分市场都咄咄逼人, 原有的明星产品继续补强,还增加了很多孪生车型,比如丰田的奕泽和C-HR、威兰达、本田冠道和UR-V,凌派、皓影、尊享、INSPIRE,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布局了两款车型。

    第二,高管频换,更懂中国成为戏言。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至2019年期间,福特中国中国市场负责人的位置至少换过8人,平均在职时间1.5年。而高管频换使得公司战略制定存在问题。福特中国高管中欧美裔居多,他们不如中国人了解本土市场,仍在迷信新世纪初的以缩减成本为主的“一个福特”的战略,即精简各个级别的产品,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同步,这就使得公司上市战略与产品都与市场流向很不合拍,以至于错过了中国市场高速增长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第三,产品实力与主力车型定位都有很大问题。

    长安福特当时销量最高的三款车型分别为蒙迪欧、探险者、锐际。而其10-15万级主力车型长安福特仍看不到什么希望。当年一炮走红的福克斯也已经跌出一线A级车,福睿斯在一线的边缘徘徊,锐界、新蒙迪欧、翼虎还能撑一撑,至于金牛座、翼搏等基本没什么存在感。

    第四,质量问题频繁曝光,负面效应影响巨大。

    特别断轴和变速箱等质量问题让福特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长安福特旗下核心车型的断轴以及双离合变速箱抖动严重问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关于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的统计,2017年,长安福特被投诉850次,位列第一,超过一汽大众的806次和上海大众的712次,这让长安福特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不仅没有正面积极解决问题,嘴硬拒不召回,反而敷衍了事,能拖就拖,这极大伤害了消费者的热情。

    反观大众因为DSG双离合变速器也被消费者诟病,过程是有些曲折,但大众还是选择了召回,结果还是正面的,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大众成为了大赢家。

    更严重的是2021年央视315曝光了长安福特多款车型变速箱的问题,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在晚会上,长安福特已停产的翼搏、福克斯车型被爆出因变速箱进水生锈引发车辆故障,厂家与4S店刻意隐瞒故障导致消费者自费维修的行为也被一并曝光。定位于普通家用车的长安福特,面对的更多是对产品理解不深的家用用户群,而315的一次曝光就足以劝退大量消费者。

    在315晚会结束之后,长安福特发布了声明。

    第五,新能源领域开拓乏力,与时代趋势明显脱节。

    在纯电动车领域,国产后长安福特版的Mustang Mach-E是福特正式向新能源跨出的第一步,然而其26.5万的起售价却令人望而却步。今年来看这款车销量每个月也就是几百台。

    第六,战略年年有,落地不知何时见?

    长安福特的飞跃,离不开其制定的“1515”计划,正是这个计划让长安福特赶上了中国汽车消费高速增长的末班车。所谓的“1515”计划就是从2011年到2015年在中国市场投放15款新车型,产能突破120万。这个计划对长安福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这一期间推出的多款车型都是该计划的直接产物,可以说没有这个计划就没有长安福特的崛起。

    而这一计划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刚好赶上国内汽车增长大爆炸的年代。另外,当时由于日系车受到了2012-2013年持续的钓鱼岛风波和反日情绪的影响,客观上助长了长安福特的销量猛增。

    不管咋样,“1515”计划对于长安福特的崛起功不可没。

    但自从1515战略以后,其它战略一言难尽!

    大家还记得2017年,长安福特推出了所谓的“2025”计划,即未来十年推出50款新车,实现在华营收额同比2017年增长50%,推出更多互联和电动车型。

    2019年4月,陈安宁回归福特中国以后也发布了“福特中国2.0”战略,主要内容是330计划,即3年时间推出30款以上新车型。

    结果,是啥?计划很激进,落地的车型却不多。除福克斯、福睿斯、翼虎等几款车型的正常改款之外,“2025计划”中的15款新能源车型也仅有蒙迪欧PHEV一款车型落地长安福特。

    连陈安宁都看不下去,宣布退休了,回美国养老!(此次属于调侃戏言)

    真是新战略喊得大破天都是说给资本、股市、领导看的。真正落地难有几许?

    就中国目前市场,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现在向上的势头内卷,推出车型不仅是性价比超高,而且新推出的车型关注度都非常高,像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仰望系列、坦克系列、欧拉系列、极氪系列、银河系列、ICar系列、瑞虎系列和合资产品正面刚完全不在话下,还有蔚小理……等新势力对年轻消费者的引领,长安福特表现都不占优。

    唯一长安福特翻盘机会或许就是新能源了!

    但在新能源领域转型保守,更是让福特错过了翻盘机会。福特旗下唯一的纯电平台车型电马Mach-E,这款产品在海外销量不错,但却没能在国内市场激起浪花,2022年销量仅为4860辆。

    所以对比同级别的自主品牌纯电车型,压根没有竞争力。可即便如此,福特转型的态度似乎也并没有多积极,例如直到2023年,长安福特的一些高管仍表示“向电动化转型不必太激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处在一线阵营的大众、丰田,正紧锣密鼓的布局ID系列、bZ系列。

    如果跟不上新能源的潮流,又不去全力以赴电动化,2.0以后长安福特真的难有逆天改命机会了。

    再说几句:

    从整体形势来看,福特在华的困境,只是国内许多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就连二线合资车企广汽三菱、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北京现代、雪佛来……也都是苦难重重。退市、降价、载员、降薪那也天天上演的你方退去我方来。

    谁都没想到,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型如此之快,就像当初很多人没想到比亚迪会摇身一变成为自主一哥一样,二线合资若再不走出舒适圈、积极谋变,等待着它们的就是“退市”这张毕业证。

    时代的车轮带起了一批车企,亦将碾死一批车企。

    .万次阅读
    140评论
    21赞同
    收藏
    分享
    140评论
    2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