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方建华:双循环格局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头像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头像
    科技成果转化联盟2023-04-27

    2023年4月1日-2日,“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发表《双循环格局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题演讲。他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这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最佳实践,也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结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有十大趋势。


    一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接近1000万辆;二是2023年L2级辅助驾驶将突破1000万辆;三是“芯荒”等供应链紧张缓解,锂电池材料价格将大幅回落;四是中国制造正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五是国内主机厂及电池厂一超多强格局基本形成;六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基本确立,钠离子电池迎来商业化元年;七是新能源汽车扁线电机渗透率快速提升至50%,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规模化应用;八是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交付,换电重卡、电动轻卡等工业车辆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九是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中国方案逐步被认可,“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成为感知系统的重要支撑;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凸显,行业洗牌远未结束。



    以下是演讲的全文整理。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这次峰会,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2010年加入这个行业,前面做了六七年的电池,后面做了六七年的投资,我见证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政策的引领,尤其是国家财税政策起到绝对性作用。第二个是创新驱动,第三个是资本助力。


    我从上午听到现在,一直没有人强调资本,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资本,真的是难以为继。苹果、特斯拉以及今天的ChatGPT的诞生为什么会在美国硅谷?是因为有美国的华尔街,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比如说特斯拉它上市了十年都是亏损的,没有资本的助力,它能够有今天吗?所以我想资本的助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产业不赚钱,就没有人投这个产业,就没有人才集聚这个产业,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资本的助力。最后是人才的集聚,产业链的融合才形成今天的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在学二十大的报告,我主要从投资机构怎么理解二十大。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速发展靠的是要素驱动,靠的是人口红利,靠的是资源浪费甚至是环境的破坏,做的是低端制造,现在我们的出口今年上半年已经有很明显的变化,包括投资,传统的铁公鸡不能再发展,新的基建我个人理解传统的基建是解决人流和物流的问题,新基建是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应该有高质量,过去是简单的加工,现在要引领这个行业。


    所以我们觉得中国的新阶段是由过去的高速向高质量发展,它的驱动是靠创新,我们要贯彻发展新理念,要创新发展,要协同发展,要绿色发展,要共享发展,要开放发展。这几年二十大又明确提出要构建发展新格局,也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对这个的理解,尤其是前两年舆论上有一些左倾,他们认为中国开始走闭关锁国,我们理解双循环的格局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我们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解决了脱贫的问题,但是我们广大的农村乃至是四五线城市还有七八亿人口,如何把他们有效的需求转变成有效的消费?这就相当于一个欧盟的人口,这是我们扩大内需。


    从国际上来说,大家都知道广场协议,参加这个广场协议有日本、德国和法国,所以日本的出口萎缩了,日本经济三四十年停滞了,而德国恰恰是利用了东德和西德的合并,东德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西德,他们内循环使德国的经济在广场协议下没有受到影响,后来又利用中国的改革开放,德国汽车进入中国,所以德国一直处于发展的阶段。实际上中国在现阶段的内循环,让广大的农村和四五线城市有效的需求转变为消费,这是一层意思。


    另外一层更重要的意思,让科技创新产品首先是自己试自己用,拿汽车产业来说,这些年得益于合资,得益于引进,但是传统汽车人非常迷信国外,同样一个东西放在那里,我们自己的产品哪怕便宜30%,也一定会选择国外的。这对于我们自己品牌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个内循环就是希望在创新的领域自己先行先试先用,也就是内循环促进创新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实现四链融合,既要有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更要有资金链和人才链的融合,我们讲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包括两个层级,第一个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创新链满足产业链的需求,但是对于新兴产业来说,创新链同时要创造产业链,融合供应链,这在新能源汽车乃至未来ChatGPT所引领的智能化领域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这里一定要有资本。如果中国经济前40年的发展是金融+金融地产,我认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创新+创新资本。


    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双循环的格局,比如说在政策引领方面,我们首先是通过公共领域的释放,也就是自己先创造出这样一个市场,因为在公共领域比如说过去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时候一辆电动大巴车卖了接近200万一辆,这个时候在公共领域国家买它,通过这种释放让产业链、创新链得到发展,我们的成本得到下降,这是我们自己的创造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创新,动力电池有一个白名单,以前很多传统主机厂在两会期间写的提案是要求国家放开白名单,让三星、LG、松下进入我们的供应链,我觉得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这个白名单的话,就不可能诞生今天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领先全球的动力电池企业。我们通过内循环促进技术进步,当然也并不是闭关锁国。比如说特斯拉进入中国,打破汽车行业的惯例,过去我们在汽车行业一直是50%对50%,但是在新能源这个领域特斯拉是全新引进的,通过内循环为主,结合国际的双循环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域是最佳的实践。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四链的融合是深度的,包括资本的助力,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包括人才的聚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没有春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不可能得到快速成长。我们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我们每年对行业都有一个预测,我的预测相对来说比较积极,这里有几个趋势。


    趋势一:我们认为中国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接近1000万辆。去年比亚迪是188万辆,今年比亚迪内部的目标是400万辆,对外宣称是300万辆,其他的新造车势力包括理想、小鹏这些企业今年的目标都应该在60%-80%以上的增长,如果把这些企业统计进去,我认为今年增长50%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我认为明年、后年大概有30%的增长。


    趋势二:2023年L2级辅助驾驶将超过1000万辆。


    趋势三:“芯荒”带来的供应链紧张将有效缓解,锂电池材料价格将大幅回落。这个芯既包括电芯,也包括芯片,今天和昨天在百人会上预测碳酸锂的价格要到5万,我认为他们太天真了,像石油的价格并不是由石油的成本所决定的,任何一个产品的价格是由它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所决定的,像碳酸锂乃至石油这样的产品带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它是由国际市场等等决定的,我认为10-20万是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应该有一些动作,比如说很多国有企业有很好的资源配置,比如说某某企业每年银行给1万亿的授信,应该有战略资源的全球布局,我们多亏两个民营企业在国际上布局,否则中国的锂矿资源有求于人。


    趋势四:中国制造正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这不仅表现在出货量上,更表现在品牌上,你坐比亚迪的车,再坐蔚来的车,再坐理想的车,更感受得到中国力量已经超过BBA。在核心零部件的领域,我们的电池已经引领全球,我们的电机电控进入全球的竞争,从这三个角度来说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我认为全球50%以上的份额一定是中国人的。


    趋势五:国内主机厂及电池厂一超多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趋势六: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基本确立,随着刀片电池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大圆柱还是方形电池还是刀片电池,已经在不同领域成为终极解决方案。


    趋势七:电机领域的点线电芯渗透率今年将超过50%,第三代半导体规模化应用将使我们实现弯道超车。


    趋势八: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交付,换电重卡、电动轻卡等工业车辆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趋势九: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中国方案逐步被认可,“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成为感知系统的重要支撑。


    趋势十:结构性产能过剩凸显,行业洗牌远远尚未结束。结构性产能过剩非常明显,尤其是随着这一轮汽车的降价,第一个倒下的一定是传统车企,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机车汽车仍然有可能会被洗牌。


    我们是产业人士做的投资机构,我们强调的是使命是赋能创新,让绿色发展造福人类,我们的投资理念和财务不一样,比如说我们摒弃甲方思维,聚焦硬科技,弱化对赌约束,强调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我们认为投资是一个价值发现、价值评估和价值实现的过程。我们尽管规模不大,15亿的规模,通过这几年已经构筑了一个生态圈,投了15家企业,从材料来说包括石墨烯、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绝缘材料、超导材料以及合金材料,新技术包括激光技术,激光芯片到激光加工再到激光检测,AI技术包括3D结构性人脸识别、知识图谱以及超高速的图像识别,核心元件包括OTA、高精度定位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模拟,芯片包括电源芯片、存算一体的芯片包括大功率的激光芯片,这些应用构筑了一个生态圈,我们希望在座的如果有合作的意愿,尽管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