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产业变革与市场“变天”的拐点上再出发
“2023,是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之年、冲刺之年、大考之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这样说。
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变化之快,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3月掀起的价格战,使得ICE与NEV短兵相接,自主、合资、新势力等不同阵营车企为市场份额竞相争夺。这场强吃弱、大吃小、快吃慢的混战考验着车企的极限降本能力,也加速了合资与自主市场分化局面的出现。整体来看,自主品牌崛起,但盈利能力不足;合资品牌德系、日系下降严重;韩系、法系渐被边缘化;美系特斯拉一枝独秀,艰难支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新能源车全面挤压燃油车市场,燃油车全产业链承压,新旧竞争拉开‘辽沈战役’式决战序幕。”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今年注定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乘用车市场进入淘汰赛模式,汽车行业的强势洗牌即将来临。而为了应对这场空前激烈的竞争,各大车企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换帅”、“调整”、“改打法”成为当下的关键词。
车企一把手换代潮,拉开序幕
2023年的汽车行业,非比寻常。短短两个月内,汽车行业发生了20余起高层人事变动,从百年车企到国资大厂,从高管变动到一把手换帅,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其中,丰田章男宣布卸任丰田汽车社长一职。中国一汽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宣布正式退休。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将于10月1日正式退休……
全球车企掌门人退休潮,拉开了帷幕。这些一把手退休的表象背后,是汽车新四化转型浪潮的涌动。
“我是老一代,也感到了作为‘造车人’的局限性。我认为有必要在新的时代隐退。”丰田章男说。面对不可逆的电动化浪潮,丰田亟需一场大规模的转型和变革。而外界猜测,徐留平的调离和竺延风的退休,也或都与各集团新能源战略转型相关。
结合近几年的人事调动,还可以看出年轻化正成为车企人事任免的主旋律。先有淦家阅任吉利集团CEO,80后成掌舵人;后有70后项兴初接掌江淮,李明任总经理;再有长安汽车聘任80后王孝飞为公司副总裁、李名才为公司执行副总裁......可见,车企年轻化、高端化的迫切转型需求,一批70后、80后被委以重任,企业希望借此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年轻化,更好地贴近市场与消费者。

2019年,李彦宏在一次讲话中提到:“现在大趋势就是这样,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非常快,像短视频、小视频这种新潮产品,如果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确实没有太好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年轻干部顶上来。”
互联网行业的风潮也吹向了汽车行业。当中国汽车进入存量时代后,竞争日渐激烈,前沿技术需要以更深的方式介入人们的生活。时不我待,一把手们于是退居二线,给年轻人让位。
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过去二十年红极一时的汽车业、互联网业、房地产三大行业大佬在今年的“两会”上集体谢幕,其中上汽集团与一汽集团、东风公司主要领导,及互联网业、房地产业的掌门大佬们马化腾、李彦宏、许家印等,都没有出现在2023年的“两会”舞台上,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新的火车头的出现和新商界明星闪亮登场,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性前进。
旧领导人的退出带走他们对中国汽车业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发展中的问题等待新的领导者破局,如何在改革中创新,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新一代汽车领导者们必须尽快做出抉择。敢想、敢干、有超常改革魄力的急进式“闯将”会怎样开启中国汽车业大变局时代,让人充满期待。
除了掌门人的变动,一系列高管的人事换防在近几个月也相继发生。比如王凤英正式出任小鹏总裁,迎来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营销打法的融合;奔驰中国市场换帅,段建军接任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CEO,奔驰首次将“一把手”重任交给中方;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换帅,傅强、谢施奇分任一二把手;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陈思英任长城汽车魏品牌CEO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
一般而言,行业发展势头越不好,人事换防动作就越频繁。掌舵者往往对业务的航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销量、为了转型,企业不得不启用新帅,期待他们让企业焕发新的生机。这些新帅上位后,将续写怎样的新故事,静待时间来揭晓。
刀刃向内,构筑强大的组织能力
“汽车行业链条长、难度大,组织能力是其中最大的挑战。”日前,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时如是表示,可见李想对组织能力构建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虽然行业赛道竞争激烈,企业最后比拼的还是人才和组织。在产业变革下,各大车企除了人事调整,也先后对组织架构“开刀”,将组织重建和运营提升提上日程,以提振销量、扩大市场,在竞争中取胜。
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玩家,比亚迪要继续实现跨越式增长,势必需要更精细化地运营。由此,比亚迪进行了今年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成立多个新能源车品牌研究院,推行汽车品牌独立运营。调整首先从比亚迪的研发核心部门工程院开始,目前,工程院计划成立多个新能源车品牌研究院,包括王朝研究院、海洋研究院、腾势研究院等。此前,比亚迪旗下各个品牌的研发、项目、运营和产品都在工程院。现在,除了研发还保留在总院(工程院)外,各品牌的项目、运营和产品等都将独立到品牌研究院。这种独立品牌研究院的架构能够更好地梳理产品、项目资源,以及更方便地进行项目的独立核算。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除了面向未来的新领域谋发展,也要在传统业务和组织上寻升级。随着汽车产业向“新四化”方向发展,原有的架构体系难以支撑现有业务的发展,平稳推动大象转身也成为其当下的重要课题。
丰田、本田等日企就在电动化事业上动作频频。1月29日本田宣布,自2023年4月1日起,将实施新组织运营体制——本田新设电动事业开发本部、重编地域本部组织体制、重编企业领域组织体制。本田将内燃机、混合动力事业与纯电动开发事业单独运营,意味着其将加大BEV产品的开发力度,同时事业本部也将加强产业供应链统筹。

比亚迪和丰田等企业的组织调整属于主动变革,目的是保持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在新领域占得先机。与传统车企不同,造车新势力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业务的波动,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在组织调整上也更具紧迫性。
小鹏汽车自G9上市失利后,于去年10月开启深度内部变革,建立虚拟的五大委员会、三个产品矩阵组织,设立中央财经平台。12月新增设立财经平台,同时积极进行人事调整,以支撑战略落地、加强决策和跨部门协作、控制成本。
去年下半年以来,终端网络混乱成为小鹏销量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从今年1月起,小鹏开始整合汽贸和UDS,调整品牌、市场、销售等部门组织阵型,形成大营销。日前,小鹏营销体系已完成变革,在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上,汽贸和UDS(用户发展服务中心)两个渠道团队完成合并,解决两类渠道打架的问题。小鹏新任总裁王凤英主管销售后,将小鹏原有的大区制度撤除,重新在全国划分为20余个销售小区,将直营与经销商的竞争转变为各个区域之间的竞争,弱化对消费者之间的影响。至于一系列变更后,小鹏销量能否重回辉煌时期,仍有待观察。
不仅是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在深度钻研并推进组织架构的调整。去年12月,理想汽车从管理模式和团队成员职责着手,将管理模式升级为矩阵型组织,全面进入发展新阶段。这样的流程和矩阵型组织解决了很多问题:一是各个团队各自为战问题,二是技术、平台和产品的研发与协同问题,三是产品、供应链和交付的商业协同问题。据李想透露,在这样的流程和组织结构下,理想已经培养出大量有经营意识的人,他们不仅仅会考虑怎样赚钱,也会全流程地控制成本,所以理想能实现健康的毛利率。
其实,企业业务的发展是生产力,组织设计则是生产关系,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适应时,组织的效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所以企业需要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阶段,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推进组织管理和变革。
总之,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想要活下来或者更好地活着,就必须适时调整经营战略、组织战略以及人才战略,来推动企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向新四化转型的过程中,汽车行业一直在经历着技术结构的调整,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必然对组织和人才的升级提出新要求。
正如付于武先生所说,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中,颠覆性的技术和创新层出不穷。车企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在剧烈的市场变革中,企业发生了持续的人事变动以及组织调整,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应变革,进行转型和创新。
2023,在这中国汽车产业的大考之年,各家车企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不妨拭目以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