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广汽和华为合作的车型距离还有几个月就要量产的关口,广汽和华为却突然官宣分手。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这样意味着双方合作造车的项目终止,而华为被降级为供应商。

AH8车型是广汽埃安与华为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这是一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整个项目的投资是7.8亿元,该车将于2023年底量产。眼看还有几个月就要量产了,为什么华为和广汽的合作突然谈崩?
还记得两年前的夏天,由上汽老总陈虹关于车企与华为合作的灵魂论吗?当时陈虹的发言,招致网友的一片吐槽,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上汽这样考虑并非没有道理。
当时在股东大会上有投资人问陈虹,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合作,陈虹说“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上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现在来看,广汽似乎也和上汽一样,选择了把灵魂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有不少车企和华为开展了合作,北汽和华为合作打造了极狐,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赛力斯采用智选车的模式和华为合作打造了问界,长安则以“联合品牌”的名义,和华为合作打造了阿维塔。此外,奇瑞汽车据传也将和华为达成合作,华为俨然成为了汽车圈最炙手可热的合作方。
在此趋势下,埃安在2021年和华为汽车达成了合作,以“共同定义、联合造车”的清晰定义,被认为是真正最深入的合作伙伴。除了携手打造的AH8车型,双方还计划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就合作深度和合作的广度来说,甚至还超过了问界汽车。

但是,从去年开始,双方的合作开始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2022年8月初,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公开场合吐槽华为“要价高”。“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肖勇还补充说:“车企做产品,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与合理成本。”

今年3月28日,广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媒体。“华为比较强势,什么都想参与和决策,不过还有一个不能调和的矛盾,华为的东西都非常贵,强势压给主机厂用,完全谈不拢。”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的要价有多高?可以根据赛力斯的分成模式做个参考,问界品牌的车型,华为与赛力斯等整车生产厂家的分成比例约1:9。以一辆售价37.98万元的问界M7旗舰版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可以拿到3.8万元,这3.8万元的20%,是华为汽车的技术授权费,80%是华为渠道的经销费用(涉及门店建设、场地投入、人员培训、售前售后服务等),也就相当于之前经销商的分成。看起来华为的分成比例并不高,但是要知道,华为是直接从售价之中抽成,而不是从利润之中抽成,这个抽成比例实际上很高了。

在华为的高抽成之下,赛力斯的利润率较低,2020年-2021年,赛力斯分别亏损17.29亿元、18.24亿元,相比同行盈利的车企差距较大。最新业绩预告显示,赛力斯预计2022年亏损35亿元至39.5亿元,三年时间,亏损了接近70亿元。
而且,在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之中,华为汽车完全占据了主动权,电控、辅助驾驶等核心技术几乎都是由华为提供的,这也意味着赛力斯高度依赖华为,但是问题是,华为不是只跟赛力斯合作,华为的技术也不是赛力斯独占,随着华为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赛力斯的处境也显得愈发尴尬。

而广汽相比赛力斯,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储备更强,而且广汽可能是对卡脖子依然心有余悸,大明湖畔的传祺GS8(图片|配置|询价)的遭遇还历历在目,因此广汽在发展过程中似乎更强调自主研发,随后自建电池工厂,自研超充技术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回过头来看,上汽陈虹的“灵魂论”虽然被多次炮轰,其实是一句大实话,只不过在公开场合去这样表述似乎不太妥当,但是广汽和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经历,似乎也在证明,如果在核心技术上也依赖供应商,是不可持续的,广汽与华为之间的分手,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到底能走多远,恐怕还是一个问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