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濒临退市?昆仑上市也难让凯翼插翅高飞

    车界锐评头像车界锐评头像
    车界锐评2023-03-24

    "

    说起凯翼与奇瑞、宜宾的关系,就好像五菱与上汽、柳州之模式。都是依存母公司,被自己所在城市强力推介的名片。五菱打造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成为国民级品牌。凯翼表现那是相当差强人意,濒临消失风险,成为难断奶孩子。品牌定位不如五菱清晰,难堪大用!

    "

    对于凯翼汽车,大家或许没有什么印象。但其实这个品牌最早脱胎于奇瑞的江北项目,2014年奇瑞举办凯翼汽车品牌发布会,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主打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本该朝气蓬勃,但奈何命途多舛。

    诞生后的四年时间里,在高手林立的汽车界,凯翼并无拿得出手的成绩,恰逢作为母亲的奇瑞正焦头烂额,观致定位失败而被卖。凯翼也是扶不起阿斗,并且2015年-2017年的负债率分别达到72.3%、73.33%和79.94%,远超行业60%的警戒线。

    不得已,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凯翼被奇瑞以24.94亿元的价格,将51%股权转让给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五粮液子公司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凯翼原始唯一股东奇瑞汽车股权降至49%。

    2019年初入驻天府之国四川的凯翼汽车,得到政府的鼎力支持,并在这里正式拥有了独立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在宜宾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凯翼汽车宜宾智慧工厂占地973亩,投资近百亿,一期已建成产能15万辆/年。

    从2020年开始,凯翼品牌销量超3万辆,2021年则跌至2.03万辆。而22022年凯翼销量3.43万辆,虽然有增无减,可同样是奇瑞的孩子,隔壁弟弟捷途的2022年销量高达18+万辆。

    销量上来看,凯翼汽车近几年基本都在3万辆左右徘徊,并没有什么起色。在车型分布上,凯翼旗下有凯翼X3系列、凯翼炫界系列、凯翼轩度。

    众所周知,五粮液是没有造车技术的。五粮液集团和宜宾市对凯翼汽车的支持,主要是在资金、土地、产业鼓励政策上,而凯翼汽车的产品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开拓、市场营销等方面,宜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核心技术加持,理所应当,凯翼出不了爆款产品。所以,凯翼路越走越窄,大家也认为其离退场不远。但没有想到凯翼选择继续“折腾”,在3月20日推出了全新车型凯翼昆仑(图片|配置|询价)。

    9.99万-14.99万元的价格,中型SUV的尺寸,“量大管饱”是凯翼品牌认为这款新车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凯翼昆仑的外观设计还出自于著名设计师罗威·维麦什,这位曾经设计过法拉利458、法拉利FF的著名设计师,让这辆车的外形做到了十分亮眼,能瞬间跳出自主SUV的“套娃”外观。

    但你仔细看,昆仑的产品设计也不并出众,模仿味十足。前脸设计风格有北京现代途胜L和东风风行雷霆的结合体味道,尾部又有捷途大圣的影子。同时配置设计也比较常规,昆仑与同级别车型对比几乎无优势可言。

    在动力方面,凯翼昆仑依然用上了奇瑞的最新动力总成。搭载的是奇瑞的鲲鹏动力1.6T和2.0T发动机。其实,奇瑞早在2021年便发布全新鲲鹏动力,捷途、星途也早已搭载全新鲲鹏动力,而凯翼的昆仑和新鲲鹏动力姗姗来迟。

    吐槽一下,昆仑预售插电混动版本的价格高达23.99万元。然而,老东家奇瑞的瑞虎8 PLUS插混车型起售价才15.58万元,比亚迪宋PLUS混动版最高售价也只是21.88万元。如何能破局而出,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同时在12万油车的价位上,激烈的自主SUV市场就有不少优秀的选择可言,而口碑以及声量本就不出众的凯翼,在这个价位要拿下竞争对手,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凯翼汽车旗下的车型大多都是奇瑞淘汰下来的老旧产品,换上凯翼的标志摇身一变继续上市,但是作为中低端市场的廉价产品,其售价并不奇瑞汽车便宜很多。凯翼X3早在奇瑞旗下之时便在卖的老车型,而炫界系列也与奇瑞瑞虎5X在尺寸等方面保持着高度相似;预售插电的昆仑和瑞虎8PLUS插电都一样,但售价很离谱!作为消费者,凯翼和奇瑞你会选谁?一目了然。

    凯翼汽车实际上还是奇瑞旗下的子品牌,产品技术和渠道建设还是依赖奇瑞汽车的帮扶。凯翼汽车更像是东拼西凑的汽车零件组装厂,拿着五粮液的资金和奇瑞下放的技术就敢轰轰烈烈的造车,这样的造车模式也注定不会长远。

    再说几句:

    表面上看,凯翼能够用上奇瑞的技术和五粮液的资金保障,但是凯翼汽车面对着技术实力并不出众,知名度也不够高的困境,旗下的车型想要打出口碑都很难。没有强大的核心技术进行保障,凭借着向背后所谓的靠山一味索取这样的心态来生存,凯翼汽车的未来极为渺茫。在如今疫情后时代,油电同价、合资降价、地方政府强力补贴,又遇大环境消费疲软,销售市场不断被压缩,产品力及品牌力不足的凯翼汽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就算昆仑来了,凯翼也很难插翅飞翔?

    话外篇:话说中国的汽车产业本质上还是典型的地方政府经济,无论是民营还是国企,背后都有强势的地方政府作为“后盾”为其输血打气。而且,汽车是一个长产业链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对当地的GDP增长与就业机会的提升有着很大的拉动作用。所以宜宾希望凯翼开启城市的工业转型,凯翼需要宜宾不断输血,双方相互依存,都希望对方不断突破。但是凯翼汽车一没技术,二没品牌特色,营销又跟不上掉队似乎是必然结果。然而宜宾政府又不希望它倒下,所以僵而不死也许是凯翼以后长期生存状态!

    次阅读
    62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62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