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奇瑞汽车的网络负面评价频出,引发舆论关注。人民众云平台显示,近30日内,奇瑞汽车相关的文章数量新增超1900篇。其中,超400篇为敏感话题。网络对于奇瑞汽车的正面评价仅占0.42%,负面评价达到21.41%。

图1:网络对于奇瑞汽车的情感评价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奇瑞汽车的爆款车型屡遭投诉,二是奇瑞高管发表的加班言论引发网络争议。
爆款车型屡遭投诉
车质网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3月20日,奇瑞汽车相关的投诉信息新增157条。投诉的车型包括艾瑞泽8、瑞虎7、瑞虎8、QQ冰淇淋、小蚂蚁(图片|配置|询价)等。其中,艾瑞泽8投诉频率较高。投诉的原因主要几点:一是门窗漏风,如车窗封闭性差风噪明显 ;二是影音系统故障,如车身A柱风噪声音严重;三是汽油泵故障,如燃油泵损坏导致无法提速;四是车内异响,如行驶中底盘共振和车内异响;五是承诺不兑现,售后服务差,客服态度蛮横。

图2:奇瑞汽车投诉截图
数据来源:车质网
此外,奇瑞小蚂蚁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车型。据中国商报报道,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首款小型纯电动汽车奇瑞小蚂蚁,自2017年上市以来,销量已经累计超过30万辆。但与高销量相伴的,是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今年1月到3月,在黑猫投诉、车质网等平台上,投诉奇瑞小蚂蚁“动力故障、刹车失灵、充电中断”等质量问题的帖子数量超百条。
另据半岛都市报报道,在其推出的3·15汽车维权热线里,奇瑞成为“男一号”,收到诸多来自山东青岛、河北邯郸、四川成都等地的奇瑞车主投诉,其“理工男”的企业人设崩塌。
高管加班言论惹争议
3月7日,奇瑞汽车高管发布的一封内部邮件被曝光,引发高度关注。奇瑞高管在回复研发出勤统计的邮件时写道:“以奋斗者为本,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对于行政领导们,必须是正常工作日,请想办法(规避法律风险);学习华为精神,让奋斗者努力,也不能让奋斗者吃亏!从机制上想办法。”

图3:奇瑞高管的邮件截图
来源:微博
网友们认为,这是“道德绑架式的自我感动,强制员工加班不合理”,奇瑞遭受广泛质疑和批评。
3月8日,奇瑞涉事高管对于“争议邮件”进行回应称:邮件要求对象不是普通员工,是激发愿意努力工作的员工,鼓励他们奋斗,同时不让他们吃亏,本意不是压榨员工。但对于“规避法律风险”这一说法,奇瑞高管并未作出回应。
从舆论来看,奇瑞的回复显然并没有让大家信服。网友认为奇瑞畸形的加班被冠上“奋斗”文化的内涵,实则上是披上“马甲”的劳动侵权。由此引发的奇瑞合规经营问题也在网络发酵。人民启信数据显示,当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风险信息超过570条,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超过240条。其中,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信息超过30条。
近日,工人日报发表评论认为,近年来,一些企业制定奇葩规定、侵犯员工权益的事不时发生。有的企业擅长玩文字游戏,故意偷换概念,诸如将“扣款”说成是“负激励”,把“周末加班”美化成“学习日”,将“996”“007”重新定义为“日不落模式”等。而类似“换马甲”的劳动侵权,不过是掩耳盗铃。增强对劳动领域隐蔽侵权行为的识别、惩治能力,需要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更到位,需要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触角更深入,需要执法部门的惩戒之剑更锋利。
奇瑞汽车正在丧失消费者信心
不论是车型投诉问题还是规避法律风险要求奋斗者加班问题,奇瑞汽车都没能给车主一个很好的交代,没能给员工一个很好的交代,也没能给社会一个很好的交代。网友认为,奇瑞汽车的这种冷处理模式,彰显着其傲慢,部分网友在网络发起关于奇瑞产品的抵制。
对于奇瑞汽车未来的走势,部分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一是过去一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不亮眼。2022年1-12月,奇瑞新能源实现总销量为23.2万辆,同比增长了112.9%,这一成绩也让奇瑞新能源实现了首次突破2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但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中看,奇瑞无法占据太多优势。乘联会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中,奇瑞仅排在第六位。
二是以低价微型电动汽车为主的产品市场萎缩。奇瑞新能源旗下目前共有小蚂蚁、大蚂蚁、QQ冰淇淋、无界Pro、艾瑞泽e等6款产品,价格主要在3万元到18万元的中低端价格区间。其中,能支撑起销量的只有售价低于10万元的A00级别微型电动车小蚂蚁和QQ冰淇淋,销量分别为9.43万辆和9.65万辆。但是,据连线出行发布的《2023出行产业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10万元以下A00级别车型的销量分布比例为28%,较2021年下降13.8%,低价A00级产品的市场空间萎缩明显。未来,奇瑞汽车的销量和收益将大受影响。这也是奇瑞今年疯狂内卷和频频向外找路以试图摆脱困境的重要原因。
三是迟迟没能IPO以及引发的对其营收、利润的质疑。近两年来,奇瑞仅对外公布其破千亿的总体营收、并未进一步公布利润和负债等数据。同时,26亿元出售旗下变速箱股权、65亿元出手观致品牌、26.94亿元出手51%凯翼股权等动作让外界看到了奇瑞面临的资金压力。
整体而言,2023年开端的几个月,奇瑞汽车留给大众的印象是爆款车型屡遭投诉、高管尽力压榨员工、充满焦虑和内卷的形象。内忧外患下,奇瑞汽车想要摆脱危机,还需从产品和品牌两手抓,重塑企业形象及消费者口碑。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唐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