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若德国车企退出中国市场,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利弊关系如何

    宇宙天文眼头像宇宙天文眼头像
    宇宙天文眼2023-01-02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现代汽车的产业的发源地,德国汽车的品质是世界有目共睹的。

    自卡尔·本茨发明世界第一台汽车开始,德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余年的历史,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过硬的品质,广受世界人民的喜爱,目前,德国汽车对世界汽车市场的占有量达到了惊人的1/3,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然而自2021年开始,德国汽车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愈演愈烈,这背后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他的退出,又将给双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德国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2148万辆。

    在全球汽车销量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汽车的销量再次打破记录,不仅蝉联汽车销售国全球第一,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突破2000万辆汽车销售量的国家。

    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将持续占据汽车销售国第一的宝座,这引起了各国汽车公司向此靠拢,设厂开办经销公司等,作为老牌的汽车工业国家,德国也不例外。

    作为目前世界上生产企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百余年的时间里,打造出令无数家庭信赖的汽车产品,也培育包含奔驰、大众、宝马等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

    凭借着高品质、硬牌子、体验感强等特点,德国企业的品牌快速的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20年,德国五大汽车公司中的戴姆勒、大众以及宝马在华的汽车销售量就占据其全球销量的38%以上。

    如此高的比例,说明了双方在供需上的依赖性,德国企业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中国市场也欢迎德系车的进入。

    这样互惠互利的汽车供需关系,德国方面为何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在2021年后频频传出“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呢?

    传言非虚,根据《德国汽车周刊》在2021年的一篇文章中所透露的消息,德国五大汽车公司中的大众,准备将自己旗下的斯柯达品牌撤出中国市场,目前这一设想仍在公司内部讨论中,预计2023年将会确定结果。

    在记者的采访和追问中,斯柯达方面的负责人克劳斯·泽尔默表示,这一撤出的结果虽然还未确定,但是未来斯柯达公司将不会考虑在中国设立工厂,但仍会在中国保持销售。

    不仅大众有此举动,在此前的德媒的爆料中,不少汽车公司对于旗下的品牌均有考虑撤回或停止设厂等传闻。有关人士推测,这可能与近年来德国政府所推行的“贸易多元化”的策略有关。

    2022年,德国外交官员在出使法国时候,就曾表示未来德国将对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行为,设立最高的担保额度要求。

    这在当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热议,研究人员表示,此举明显就是在针对德国汽车公司对华的投资行为。

    这一传闻尽管现在还未得到确切的证实,但是从目前德国各大汽车公司的行动上看,这一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德国汽车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步减少对华出口量,部分汽车公司的下属品牌将会退出中国市场。

    双方的损益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目前的销售量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专家预计,2023年,中国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800万辆。

    这一庞大的汽车市场,单纯的依靠本国的汽车生产工业,也远远无法满足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我国欢迎世界各国的汽车公司到中国设厂投资,为我国汽车产业注入充足的资金,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满足我国汽车的需求,一举多得。

    如今的中国已经和几十年前,完全依赖他国的汽车工业生产的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近年来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汽车、机械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汽车工业亟待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而德国汽车的全面撤出,给了这群本土的汽车品牌极大的机会。原有市场的份额被空出,急需大量的供给以填补市场的空白,短时间内,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将会爆发式的增长。

    形成新的汽车生产极也并非不可能,从这一方面而言,中国在这场德国汽车的撤退浪潮,所取得是利大于弊的态势。

    但,如前文所述的一样,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为我们带来的是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益处。

    而他们的撤出,这些益处将逐步消失,特别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迅速减少,对中国市面的汽车生产公司,特别是联合生产线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尽管近些年,中国在汽车工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类似于德国这样老牌的汽车工业大国而言,仍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他们的撤出将改变目前的市场中的德系车所占据的中高端市场,预留的部分可能是中国本土更为中端和平民端的产品,这对于消费市场而言,是一次大大的降级。

    由此上看,德国汽车的退出,对中国而言是一次利弊相当的情况。

    反观德国方面,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国家,汽车已经牢牢盘踞了德国GDP贡献率前几宝座多年,而放弃中国这块庞大的市场,对于他们而言,将会是沉重的打击。

    相较于中国市场快速增长而言,世界范围内各国对于汽车的需求量,始终处于波动的状态。而放弃中国汽车市场的德国,将对宏观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

    德国有关的部门,通过目前的相关数据和政策进行分析,预计到2045年,德国的汽车的下降将下滑至目前的60%,这意味着德国汽车产业到2045年,将可能减少26万的就业机会,造成经济损失达到了880亿欧元。

    此外受到产业链连锁反应,这个数字将会达到76万以上的失业人口,以及1740亿欧元的损失。可见中国汽车市场对于德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作用。

    这一做法看似在迎合德国政府的“贸易多元化“的策略,但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确是目前德国经济所难以面对的。

    当前各国均处于经济的复苏期间,德国汽车汽车作为支柱性的产业,在做出决定时,需要慎之又慎。

    .万次阅读
    8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8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