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混合动力根据不同的驱动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串联式混动、串并联式混动和混联式混动。串联式也叫增程式,由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单元传到电池,再由电池传输给电机驱动汽车,串联混动发动机只起到发电作用,并不直接驱动车辆。理想、问界、日产就采用这种混动技术。串并联式混动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单独驱动汽车,这种方案本田i-MMD、长城柠檬混动DHT、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广汽传祺GMC混动等都在使用。混联式混动也叫功率分流式,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各有一套机械变速机构,通过齿轮系或采用行星轮式结构整合起来互补工作,这种技术的代表就是丰田THS。

严谨角度来说,以上三种混动方式,都是技术的平衡和取舍,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车企采用了串并联式,而且在串并联式基础上做各种创新,我觉得串并联多挡位是一个趋势,因为他能发挥已有硬件的更高水平。
3挡DHT比单档DHT加速快?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单挡DHT串并联式,比如本田i-MMD和比亚迪DM-i,主要有三种工作模式,纯电、串联、直驱,在高速急加速下可以实现并联(实际应用较少)。这套系统看起来很完美,但是从工程师专业角度出发,系统依然有着局限性,需要面对性能和油耗的取舍,加速不够快。

串并联式混动架构
为何需要在性能和油耗中做取舍呢?我从技术角度聊一聊。想实现一个最省油的工况,那么高速120km/h巡航就要做成直驱,这时没有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驱动电机-变速器(减速器)-驱动轴的能量传递过程,机械转化的效率更高。工程师需要尽可能让发动机处于最佳热效率点,但是单挡DHT最大的制约就是发动机一旦离合器接合,传动比就固定了,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是线性关系。如果车速较低,发动机连维持自己运转都很困难,更不要说能够输出了。所以低速下只能实现串联,而串联下急加速最大的功率就是电机功率,发动机无法参与,性能就不高了。这是单挡DHT的先天劣势,无法平衡性能和油耗,只能通过用更大的发动机、更大的电机来解决性能矛盾。

图 发动机效率一致前提下,直驱工况相比串联工况效率更高
如果在串并联混动基础上也做一个挡位,那么格局就打开了。现在市面上有2挡DHT、也有3挡DHT,我就用吉利雷神混动3挡DHT做个推理。
PS:我不是雷神混动工程师,以下的推理为一个技术分析,参数仅供参考。

图 吉利雷神混动3挡DHT
我们做个单挡DHT和3挡DHT的对比,为了实现最佳油耗,假设车辆在高速120km/h巡航的时候,需求功率30kW,那么根据下面的行业某著名混动发动机的万有特性,为了让发动机处于高效点,转速在2800rpm,扭矩在102Nm(图中绿点)。在此传动比下,车速40km/h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在930rpm,此时最大扭矩85Nm,发动机极限功率8kW(图中黄点),这时进入并联模式发动机的功率辅助太弱,如果车速再低一些,那发动机甚至都无法维持自身运转。因此急加速时,只能使用串联模式,依靠电机功率进行输出,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加速完全依靠P2驱动电机。

图 比亚迪DM-i单挡DHT用发动机热效率图
而如果有3挡DHT,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还是假设车辆在高速120km/h巡航的时候,需求功率30kW,根据下面雷神混动的1.5T发动机特性图进行分析,为了让发动机处于高效点,转速在2000rpm,扭矩在143Nm(图中绿点),如果车速到40km/h,那么发动机转速再660rpm(图中黄点),这时也没有性能输出,但是因为有了变速器可以降挡,降到1挡把发动机转速拉到2500rpm甚至更高,此时发动机极限功率就超过59kW(图中蓝点),进行直驱、并联都可以,急加速下系统性能=发动机此转速极限功率+P2电机功率,实现1+1=2,系统综合利用率更高。

图 雷神混动1.5T发动机热效率图
所以我们看到拥有多挡位的串并联混动,并联模式的车速条件会更低,一般单挡DHT并联模式车速要70km/h左右,而两挡DHT并联模式车速40km/h,吉利雷神混动三挡DHT Pro能够在20km/h介入并联,一旦能够并联,就有发动机功率加成,百公里加速必然更快。

图 同等发动机电机性能下,不同挡位DHT对低车速系统功率的加成作用
我们可以看一组对比数据,相比行业某合资单挡DHT结构,星越L Hi·P发动机功率差不多,电机功率更小一点,但是系统功率更大,工信部低电量模式油耗更低,加速更快,说明系统综合性能更强,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进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