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国产科技再次逆袭?这项自动驾驶“卡脖子技术”或成“全球第一”

    主编视角头像主编视角头像
    主编视角2022-12-12

    当汽车逐步迈入智能时代,抛开车内那些尺寸越来越大,功能却总是差一点儿的屏幕不谈,还有什么装备可以体现出真正的智能?不同级别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功能就是各厂商实力与技术的挑战了。为了能够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各个厂商与供应商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研发更高的摄像头识别技术,还是全车应用更多的雷达,可最终的方向,还是回到了激光雷达这条路线上。

    在几年前,激光雷达技术还是被《科技日报》列为“35项中国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今,由中国企业速腾(图片|配置|询价)聚创打造的车载激光雷达已经开始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首家且唯一实现了车规级量产交付,让更多的车企有了全新的选择,也让中国用户有了接触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可能。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

    说到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目前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流派。

    一个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流,路面所有信息都靠摄像头来获取,同时辅以深度学习外加后台一大票人工标注的方式,来实现据称可达L3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

    另外一个流派呢,则是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交互运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当年谷歌Waymo,也是当下主流的自动驾驶路径。此路线中,激光雷达正是最为核心的装备。

    摄像头有它的短板,就是受逆光或者能见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识别率不稳定是大问题。至于毫米波雷达,则是识别精度有限,对于物体垂直高度和小尺寸障碍物识别起来更是困难。当当当当......,这时候自带高光的激光雷达就出场了,以速腾聚创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准确的感知环境的三维信息,其精度更可以达到厘米级,无论是物体轮廓、距离都不是问题,而且范围广、盲区小,而且探测距离还足够远。

    说到底,什么是安全?

    在我看来,至少对于对于自动驾驶辅助而言,足够的冗余才是安全。这其中,激光雷达正可谓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

    那有人问了,既然激光雷达这么好,那为啥自动驾驶这么牛的特斯拉就不用呢?答案也简单,当初在做路径规划的时候,激光雷达实在太贵了,就这个价格就把马斯克劝退了。但如果,当时他知道在遥远的中国仅仅几年后就会有一个叫速腾聚创的公司,可以在突破机械式激光雷达(那个来回转的球)的桎梏,把超远测距、超广视角、高分辨率、超低功耗这些逆天的功能,凝结在一只十厘米见方,只有4.5厘米高的小盒子里(也就是国内唯一车规量产级交付固态激光雷达M1),马斯克会不会感到一丝丝后悔呢?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

    如果知道激光雷达有今天的发展,马斯克当初真的可能制定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而作为激光雷达行业的佼佼者,速腾聚创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除了具备超过700项的相关专利外,速腾聚创还在扫描架构上率先实现革命性突破。早在2016年,速腾聚创就前瞻性布局了MEMS技术路线,到今天已经发展到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不仅形成了多系列激光雷达产品矩阵,还实现了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软硬结合”,同时把软件和硬件的效能最大化,让苹果产品具备了独特竞争力。速腾聚创堪称雷达行业的“苹果”——通过软硬结合,形成了速腾聚创独有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颠覆了传统激光雷达仅作为一个“信息收集器”的意义,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

    现行的自动辅助驾驶方案中,无论是摄像头,还是毫米波雷达,都有天然的Bug,摄像头对于光线有一定要求,毫米波雷达无法认知路面上静止的物体。而激光雷达是真正的千里眼,全地形、全天候、全光线条件下,激光雷达都可以精准判断路面上的情况,人、车、物识别得清清楚楚,加上GPS,更实现了车辆的精准定位,从而大大加快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

    在激光雷达的基本功能之外,更能体现智能化的当属速腾聚创的智能“凝视”功能。所谓“凝视”,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当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自动驾驶系统比如小鹏的NGP、广汽埃安的NDA等,它们需要“盯着”哪里看,激光雷达就会“聚焦”到哪里——假如需要看得更远,“凝视”就会提高分辨率,看清更远处的障碍物,如果路上车多人多,“凝视”就会快速刷新,大概可以理解为人在开车时,不停环顾后视镜、倒车镜等等。这是一个业内其他激光雷达都不具备的、可以称得上真正“智能化”的功能。


    宋海涛

    《海川品车》《路边停车场》

    投资人

    >>>>>>>>>>>

    在新势力造车过去的这几年间,我们看到了太多忽悠式的PPT造车,但再多的口吐芬芳,也也不如眼见为实。正如主席所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下的科技造车界,交付才是检验技术真伪的标准。

    一个技术,任你吹得天花乱坠,如果无法量产,没有达到交付标准,那么对不起,这个技术就是假把式。尤其是在激光雷达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行业对于任何一个新技术的期待程度已经理性很多,也只有凭借真正的量产化产品交付,才可以证明自己。

    在量化产品交付上,速腾聚创已经迈入了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早在前年底,速腾聚创的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样件开始批量出货,并成为全球首款批量交付的车规级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而在去年3月份,速腾聚创落成了国内首条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自动化生产线;到8月份,速腾聚创又正式公布其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M1在6月份已完成车规级量产SOP,并批量交付北美豪华新能源车企(车型大概率是Lucid Air),而且到2022年底,当所有产线落成,其年产能可达百万台,并且具有可制造性高、良率高,具有稳定可靠的整体量产能力。

    这应该是全球范围内首次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车规量产交付,速腾聚创率先开启激光雷达“量产元年”,而根据全球知名半导体研究咨询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在2021年9月发布的2021年《汽车和工业应用的激光雷达》行业研究报告中称,速腾聚创车载前装激光雷达全球市场占比10%,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此外,在与国内电动车企的合作上,速腾聚创也是在稳步推进,在乘用车领域与广汽埃安、比亚迪、威马、极氪、上汽智己等达成合作。仅以去年底的广州车展为例,共展出有13款前装激光雷达新车型亮相,这其中,有6款车型就是安装了来自于速腾聚创的固态激光雷达,占比超过40%,为行业第一。

    除了乘用车方面,速腾聚创还在多个领域广泛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在商用车领域与赢彻、挚途等,在商用机器人领域与高仙、酷哇、坎德拉等,在无人物流领域与阿里菜鸟、京东等头部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同时广泛发展产业链合作伙伴,与德州仪器、立讯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提早布局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率先落地的各个领域。


    何毅

    车云、电动邦、车有范儿联合创始人

    >>>>>>>>>>>

    随着汽车行业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方向的加速,高性价比的激光雷达成为决定这一进程速度的重要一环。速腾聚创站位很高,连续做出了两个正确的战略决定。

    一是洞察到激光雷达等部件的产品开发和车规进度有其自身规律,因此速腾聚创早期前瞻性地暂缓高线数机械式雷达开发,向第二代车规级固态雷达倾斜,在技术层面实现阶段性胜利;二是速腾聚创加快了规模化的速度,在量产实力上领先,在行业内率先享受到了规模效应红利。2021年3月落成首条车规固态激光雷达产线,8月实现全球首次智能固态激光雷达量产交付,迄今为止仍是全球唯一。由此带来了可观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受到市场青睐。

    同时,速腾聚创也与官方紧密合作,打造基于5G智能网联、V2R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的新基建智能交通合作,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专项支持。

    同时,速腾聚创也与官方紧密合作,打造基于5G智能网联、V2R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的新基建智能交通合作,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专项支持。

    到2021年底,速腾聚创共计已获得40余款车型定点订单,是国内激光雷达车载前装市场定点车型数量最多的企业。速腾聚创通过全方位的领先优势,在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崭露头角,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成为国内激光雷达企业Top1。

    到2022年底速腾聚创所有产线落成后,可达百万台产能。由此速腾聚创将夯实自己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并将规模化带来的价格优势构建出一条追赶者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