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芝士驾道 原创:宁城
类别:行业杂谈
这段时间,科技与狠活这几个词,频繁的出现在大家的手机屏幕上,对国内的食品界轰动不小。但其实不只是食品,汽车跟食品一样,也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我们平时开的汽车也有科技与狠活。

那么汽车上的科技与狠活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要说起来就多了。就比如说一辆车的隔音,你想要车辆的隔音好,肯定要在这个铁壳子中间填充一些东西。有很多厂家的隔音材料都是正常的白色物质,然而市面上也不止一次的曝出,很多品牌用的隔音材料就是成本非常低廉的回收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黑心棉。

跟隔音材料属于同一类的,还有汽车地板上的止振材料。像一些汽车厂商给你的地板上装的是很大的一块白色泡沫,虽然这个东西也是压缩成本的一种做法,但是好歹它没什么危害。有些品牌就不一样了,在地板上给你铺一层沥青,很多车主都因此得了很严重的病。

再比如现在汽车上面的大屏幕,很多人现在买车就喜欢看屏幕,屏幕大就是好车,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但是有些车企,那个车机真的是不敢恭维,跟智能化,流畅度一个都不沾边。你把这个屏幕拆开来,看看里面,说不定科技含量还没你家10年前的电视高呢。

再说说车身结构安全方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前后防撞梁是汽车必备的一个东西。但很多人没想到现在的车企竟然敢把这个东西减配,而且减配的花样五花八门。比如把前后防撞梁的厚度降低,从五毫米降到三毫米,从三毫米降到一毫米,最后直接给你装一个泡沫防撞梁。还有更过分的,直接连后防撞梁都不给你装,你要是不出事故,还不知道这辆车没有后防撞梁。

再比如车辆A柱,B柱,边梁这些地方,上市的时候厂家宣传的好好的,这些地方用的都是1500兆帕热成型钢,结果现实中一出事故,不是折A柱就是断B柱,送去检验,发现这些关键部位的钢材强度连800兆帕都没有。

这都不算过分的,还有玩儿的更花的。比如某田的某些车型,为了应对碰撞测试,做差异化生产,汽车在仪表台的内部都有一根贯穿两边的横梁,结果这个品牌为了应对测试,把主驾驶这边的横梁设计成粗的,把副驾驶那边的横梁设计成细的,这样不仅碰撞测试能获得优秀的成绩,成本也能省不少。

很多人都说一辆车的用料好不好,就看底盘上面的铝合金用的多不多,如果这个车底盘的拉杆,横臂,下摆臂,全是铝合金,那这个车用料肯定差不了,事实确实是这样,铝合金的成本要比刚才高多了。但是现在新花样出来了,底盘依旧给你用铸铁的,但是在这些铸铁件上面给你喷一层银漆,你要不拿吸铁石去吸,你永远不知道它不是铝合金的。

再比如汽车上面的灯光,以前的很多车型前面都是有雾灯的,现在基本上什么车都没有了,因为国家强制车企安装后雾灯,但却没有强制安装前雾灯,就卡着最低标准来。再比如国家标准强制汽车必须要有刹车灯,但是它没规定强制你装几个刹车灯啊,结果很多车企就装一个刹车灯。

汽车上面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以上的这些都只是大家比较常见的。如果你要是资金雄厚,买一辆车回去,自己拆开来看,还会有让你更震惊的地方。对于汽车上的科技与狠活,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