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司法部、相关省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构建跨界融合的交通安全新时代”为主题,围绕此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11位专家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自动驾驶交通安全研究与安全管理、高速公路事故特征、道路风险与车辆损失、智能驾驶安全场景测试及驾驶人素质提升、汽车信息安全治理体系、智能轮胎安全技术研究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发生的转型迭代与变革发展。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趋于稳定
前几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逐渐上升。不过在2020年这个数字趋于稳定。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8亿辆,其中汽车3.1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9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6亿人。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103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总计24.47万起,造成总死亡人数6.17万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31361万元。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精灵新仓治发表演讲时分析透露,2019年-2020年,尽管“登记车辆”有所增加,但“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却减少了。

智能驾驶汽车事故处理仍具挑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智能驾驶安全逐渐成为行业、监管部门、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辆。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422万辆,同比增长66.38%,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0万辆,占全球销量6成以上,市场渗透率超21.6%,保有量突破1100万辆。
应急管理部综合协调司原副司长赵瑞华表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车,重塑交通体系、交通规则和法则。
新仓治表示,四轮车和轻型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在下降。不过高速公路上的死亡风险仍然很高。
细数最近发生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场景均是在高速公路。8月10日,一位开启辅助驾驶的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车主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因车辆系统未识别到前方停靠的故障车而撞车;8月8日,一位同样开启辅助驾驶的理想ONE在高速上以平均时速达77公里行驶时,并未减速径直撞上最左车道前方一辆停在路边的工程车。

根据NHTSA公开事故分析,致智能汽车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自动驾驶功能意外推出、误识别红绿灯、变道时为保持安全车距、车辆失控、偏离车道等系统故障以及误操作等人为因素。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事故处副处长伊光旭谈论到,现行的工作方法无法满足自动驾驶车辆事故处理需要,对交通部门提出新的挑战,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交管、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事故处理流程;二是自动驾驶车辆双重特性、调查范围、取证方式面临难度;三是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制约;四是技术标准不健全,数据真实引发质疑。
政策、技术、人才协同进步
而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如何来预防或解决智能汽车事故成为国家、车企共同的问题。
对此,与会专家均表示,进一步发挥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在推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安全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加强车辆新技术引发的交通事故和质量缺陷的深度调查、原因分析和预测评估,将监管效果应用到政策标准制修订和产品技术研发中,推进构建科学的自动驾驶测评体系、汽车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和高素质测试驾驶人培养体系,保障新技术的安全发展。

会议上,有不少专家提出具体的技术以及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权限产品管理中心胡文浩提出了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汽车安全监管沙盒是在后市场阶段针对车辆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的机制,主要是引导企业查找问题、改进设计、降低风险。
新仓治介绍了日产Safety Shield(安全盾牌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目前配备“ProPILOT”和“360安全盾牌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的车型包括北美版天籁、英菲尼迪QX60、逍客、全新一代奇骏、日产e-POWER轩逸、ARIYA。
在汽车后市场上,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震介绍了米其林轮胎的智能互联技术,包括RFID射频识别技术、selfseal技术,前者可使得米其林通过轮胎与更全球化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后者可有效解决90%的胎面刺扎问题。
当然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驾驶人也是必要的。人民交通出版社信息技术总监姜占峰表示为了保障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建立起相应培训教学体系,帮助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驾驶人迅速掌握测试相关要求,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新常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