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物理按键果然比大屏触控更高效!新研究评测:特斯拉输给了沃尔沃

    智能车参考头像智能车参考头像
    智能车参考2022-08-20

    邓思邈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果然啊,盲目搞大屏、取消物理按键,确实不科学。

    瑞典知名汽车杂志,一番测试后直接判定——物理按键比触摸屏更胜一筹

    2005年的老款沃尔沃V70(图片),全身都是物理按键,却独占鳌头。

    沃尔沃V70

    击败特斯拉Model 3、大众ID.3、奔驰GLB等若干知名选手。

    最惨要数上汽名爵Marvel R,完成同样的任务,足足比第一名多花了3倍时间

    所以触摸屏的到来,到底是化繁为简,还是增加驾驶的危险性?

    物理按键胜过触摸大屏?

    先来看测试结果,在110km/h的行驶速度下,4项任务连续操作下来,12款不同汽车用时如下:

    而在此期间,各自行驶的距离为:

    综合来看,表现最好的是沃尔沃V70,这款车没有触摸屏,用时10秒,在这期间行驶了306m。

    这就意味着,司机开车时仅需抽出一点时间,就能达到目的,更有利于司机专心和集中注意力。

    成绩最差的是上汽名爵Marvel R,整整用了44.9秒,汽车行驶了1372m。

    MG Marvel R

    唯一一款仅有触摸屏的特斯拉Model 3,排名第6,用时23.5秒,行驶距离为717m。

    其余剩下的9款车型均为触摸屏+物理按键搭配使用,排名靠前的两位是达契亚(雷诺子品牌)Sandero和沃尔沃C40,分别用了13.5s和13.7s,位列第2、3名;

    沃尔沃C40

    宝马iX在12款车型中排名倒数第2,用时30.4s,行驶距离为928m。

    宝马iX

    之所以要开展此项研究,瑞典汽车杂志Vi Bilägare主要想探究两个问题:

    一是触摸屏真的比物理按键好吗?

    二是触摸屏会不会更容易影响行驶安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司机在测试之前,有足够时间了解这台车和车机操作系统;而且全程都是手动操作,不涉及语音交互。

    连续操作的四项任务分别是:

    1. 打开座椅加热,空调调高2℃,打开除霜;
    2. 打开收音机,调到指定电台;
    3. 小计里程清零;
    4. 仪表亮度调到最暗,关闭中控屏。

    此外,他们还从另一个维度进行了测试,即驾驶过程中为了看到屏幕最底端,人眼视线向下偏离的角度

    其中奔驰GLB仅需往下偏20°,而有些车达到了56°。

    测评后,该杂志给出了两大结论:

    一方面,他们并非完全否定触摸屏,他们认为简洁明了的屏幕UI设计+物理按键搭配起来使用,对司机来说更友好更安全。

    同时还补充说,某些功能用物理按键的话,驾驶会变得轻松很多。

    另一方面,按键也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大众ID.3和Seat(西班牙汽车品牌)Leon按键没背光,夜间根本看不清楚,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触摸屏会带来驾驶危险?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触摸屏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开始走极端。

    网友们对此看法各异,主要分为支持和怀疑两种态度:

    首先,有网友认为汽车首先是一台车,然后才是娱乐设备。

    同时他认为有办法实现两全其美,既安全又智能:

    有些功能可以让汽车自主完成,例如车内温度调节,显示屏亮度等等,这样就不需要人额外操作。另外,屏幕上有些功能,车主不需要的话,如果可以自行删除就好了。

    物理按键也有一定好处,你知道它的固定位置和触感,这样就不需要每次偏过头去看。

    有人比较乐观,把触摸屏和自动驾驶联系到了一起:

    汽车触摸屏越来越像一台手机,这些娱乐消遣功能,让司机不能专注开车。如果这样下去,就必须加大力度研发辅助驾驶功能,某些情况下帮助司机开车(好让司机抽空去玩)

    有网友试图站在车企的角度,思考他们少用物理按键的用意:

    不幸的是,相比物理按键,开发触摸屏更加节省成本。对于各项功能,他们一开始无需考虑太多,因为后续还可以软件升级。

    还有网友提出质疑——汽车真的需要这么智能吗?

    如果我想要娱乐休闲,我会坐在我家85英寸电视面前,右边再放一台电脑,而不是坐在时速110km/h的车里。

    事实上,网友的怀疑有其合理性。

    英国一项道路安全研究报告指出,当使用触摸屏操作CarPlay和Android Auto等车机系统时,驾驶员对路面情况的反应时间,会比正常状态增加多达57%和53%

    即便使用语音交互方式,比如Siri,也会让反应时间分别增加36%和30%。

    而正常状态下,司机反应时间约为1秒;司机酒驾的话,反应用时会增加12%;服用大麻后反应时间增加21%。

    这么对比来看,开车使用触摸屏,竟然比酒驾和吸毒还要危险。

    相应地,为了解决这些潜在问题,有专家、技术人员和学者给出了如下对策:

    《经济学人》杂志刊登的文章中,研究人员呼吁汽车安全机构应当制定标准,限制司机在车载屏上使用过度分散注意力的程序和应用。

    研究人员还表示,大力发展语音交互,是一种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苹果、谷歌和三星曾经提出了一种拟态化的UI设计思路,该方式主要由触觉提醒和确认组成。

    通过增强不同的触觉和触摸手势,以及与开关、滑块和可滚动选择器等组件的交互,为驾驶员提供更好体验。

    意思就是,虽然司机点击的是触摸屏,却能体验到类似物理按键的感受,从而减少分心。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博士、人车关系实验室负责人龚在研,与前面瑞典杂志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他将按键和大屏的问题归为一个矩阵模型,他认为步骤较少、目标非常封闭的情况下(如空调温度调节),一些精挑细选的按键是有价值的。

    但是一些步骤较多、目标非常开放(如呼叫联系人、氛围灯设置等)的功能,用语音和触屏更为高效。

    他这么描绘物理按键和触摸屏的未来:

    未来按钮不会消失,会以更加简单化、集成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大屏将从简单的点触到智能推荐进化。

    说了这么多,你更喜欢触摸屏还是物理按键?为什么?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万次阅读
    37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37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