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 郭海涛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钟昕格
5月30日24时,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综合多家机构预测,成品油零售价将迎来年内第9次上调。对此,搜狐智库对话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
郭海涛对搜狐智库表示,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禁运计划的呼声越来越高,可能对俄罗斯出口的石油量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全球石油供应方面出现较大缺口。二是,欧佩克仍按照月度40万桶/日的规模进行增产,实际上增产规模无法完全得到兑现,三是进入夏季,石油需求逐渐进入高峰期,因此,市场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
我国油价本次上调之后是否会继续走高?郭海涛对搜狐智库表示,再次走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这取决于后续俄乌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油价是否能够继续冲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郭海涛指出,近期国内油价上涨主要是由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涨所致。因此,在应对油价上涨方面,首先要通过国内增产,增加供应;其次要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来降低石油消耗;同时,也可通过努力促进其他低成本能源的替代,例如电动汽车的使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我国汽油需求是否存在提振空间?对此,郭海涛表示,目前来看,汽油在需求方面的提振空间非常小。汽油主要用于交通领域,油价上涨势必会对需求产生较大压制。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对汽油也已经产生较大替代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汽油需求的提振空间非常有限。
油价持续上涨对国内PPI与CPI的影响如何?郭海涛表示,油价上涨引发输入性的通货膨胀,输入性价格上涨对于国内PPI和CPI都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前来看,对于PPI的影响更大,因为它要从上游传导至下游,油价上涨直接推动PPI的上行。CPI是终端消费者价格,从上游到下游的传导需要很长的产业链条,价格上涨在产业链条上会被一定程度的吸收,同时,油价在我国CPI中的比重并不是太高。因此,对CPI的影响相对较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快速扩张阶段。郭海涛表示,油价连续上涨会对新能源汽车形成利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就越大,规模效应就越强,成本会下降,便利性会增强,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性就会越强。
目前我国石油的消费量仍然巨大,油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天然气、煤炭、电力等基础性物品价格的上涨,但国内各类物资市场供应总体较为平稳。因此,今年国内通胀走势对于稳增长政策会产生一定制约,但作用有限。
【更多精彩,关注搜狐商学院头条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