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握手英伟达,与华为只是“表面兄弟”?

    汽车网评官方号头像汽车网评官方号头像
    汽车网评官方号2022-03-29

    最近几年时间,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爆发,让汽车行业出现了不少新概念和新应用,而汽车行业是采用先进技术最积极的领域。车联网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另一方面,自动驾驶也在慢慢萌芽,现如今,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了各个车企追逐的热门领域。

    在造车新势力中,乃至传统汽车企业,都“染指”了这一创新领域。而比亚迪汽车在3月23日这天也官宣了将握手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并从2023年上半年起,比亚迪将在其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和Orin芯片。

    聚焦L3,欲打破智驾现状?

    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讲话透露:“国内乘用车L2级别智能驾驶占比达到22.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远超过燃油汽车,接近38%。”而英伟达作为全球自动驾驶芯片第一梯队,一直聚焦于L3及以上级别市场,在此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而比亚迪作为中国销量第一、全球第二的新能源产商,此次握手合作,不仅是为了加速自己智能驾驶的布局,也是为了打破国内“现状”,实现L2到L3的跨越。

    如今,英伟达的Orin芯片已经成为公认的“顶配”智能驾驶硬件,在全球30家主流电动乘用车制造商中,已有20家选择Orin芯片来执行人工智能计算任务。而Orin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拥有着170亿个晶体管,单颗可提供每秒254 TOPS(万亿次运算)。凭借着强悍的计算能力,蔚来ET7(图片|配置|询价)、理想L9、威马M7等多款车型业已确认搭载这一芯片。

    而对于去年在中国年销60.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而言,伙同芯片巨头一起造车,不仅可以增长企业的收益,也能借此打通国外市场,让旗下车型在海外更具知名度。

    比亚迪为何选择英伟达?

    当吉利携手英伟达的新闻曝出来后,少部分网友伺机“借题发挥”,指责比亚迪否定国内智能驾驶平台。然而掩盖在“义愤填膺”的说辞之下,其实是在为华为“打抱不平”。


    大部分网友以及业内人士应该都很清楚比亚迪与华为之间的关系。两家企业同处深圳,从十多年前就已经有合作关系。比亚迪除了生产汽车,同时还是一家大型电子产品代工企业,与华为有着产业链的关系。而在2020年,两大企业的合作关系也从电子领域跨越到汽车领域,正当网友们幻想着未来两大企业携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的时候,比亚迪汽车与华为分道扬镳的新闻把无数网友打回现实,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会遭受“口诛笔伐”的原因。

    至于比亚迪为什么选择英伟达而非华为呢?简单点说分为两点。

    第一,“一山容不下二虎”。华为除了智能驾驶平台,还拥有插混系统解决方案,此外还涉足三电系统,而这些也正是比亚迪的业务范围。而企业间所有的战略合作上,都是建立在“各取所需”这一标准,华为算是比亚迪的半个“同行”。而当两家“同行”建立起合作关系,必会有一家企业会“黯然失色”,最终结局只能草草收场。而比亚迪的终极目标是想成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企业。比亚迪选择握手英伟达,也是野心勃勃之下的无奈之举了。

    第二,“行内潜规则”。不论是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还是第二梯队的哪吒、威马等车企,均依赖美企提供的自动驾驶芯片和系统。新能源汽车首选海外芯片似乎成为了车企之间心照不宣的选择。而比亚迪之所以选择英伟达,极有可能也是“随波逐流”。

    但其实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选择”或者“被选择”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汽车网评:比亚迪除了华为,是否还有“备胎”可选

    在知乎上,有关《我国芯片行业要多久才可以赶上美国?》的话题引来了近800万的浏览量。诚然,中国汽车芯片行业的发展是公民乃至国家相当关注的一大领域,自动驾驶芯片这种关键零部件,目前仍由美国企业主导。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与美国竞争对手仍有不少差距,这点我们必须承认,但是并不能说明比亚迪就没有“备胎”可选。

    在2022年3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中国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黑芝麻CEO单记章在本次论坛上透露,黑芝麻今年将推出国内首个超过英伟达Orin性能的A2000自动驾驶中央计算芯片,该芯片采用7nm工艺,随后将流片上车。小编从互联网知悉,国内另一家芯片企业地平线的最新产品征程5芯片,也将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上车,该芯片最大AI算力128TOPS,采用16nm编程;更为强劲的征程6芯片规划算力为400TOPS,将采用车规级7nm编程工艺,在2023年将推出工程样片,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

    至于比亚迪非“英伟达”不可吗?其实不然,国产智能芯片正以实质性的进步发展,未来仍可期,而国产芯片企业目前需要的是不断深挖“微技术”的实力,亟待的是中国汽车企业作为“伯乐”,给国产芯片更多的机会!

    .万次阅读
    14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