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锐斯电机规格
第一代和第二代普锐斯冷却系统如下。长寿命冷却液(LLC)通过电动水泵通过散热器循环到电驱系统和PCU。

第一代和第二代普锐斯冷却系统
电驱系统有两个水套:一个在电驱系统外,另一个在发电机附近。由MG产生的热量由在水套中循环的LLC冷却。

第一代和第二代普锐斯电驱系统水套位置
电驱系统横截面如下所示:

第一代和第二代普锐斯电驱系统横截面
为了有效地冷却绕组,第三代采用了通过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即自动变速箱油)直接冷却MG的定子绕组的结构。通过循环ATF,也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三代冷却系统框架同第一代和第二代。水套安装在电驱系统的前面和底部,如下所示。

第三代普锐斯电驱系统水套位置
MG的热量被转移到在电驱系统中循环的ATF,ATF的热量被消散到LLC。
接下来,将描述ATF的流动路径,如下图所示。电驱系统的ATF由齿轮搅油/飞溅转移到集油腔。它有两个出油孔,用于冷却和润滑。

ATF泵结构(第三代普锐斯)
第一个孔进入电机室,第二个孔进入发电机室,如下图所示。ATF直接冷却MG绕组和定子,然后LLC水套冷却ATF返回。与第二代相比,第三代增加的ATF流速提高了传热系数,从而提高了总冷却性能。

第三代普锐斯电驱系统剖视图
在第四代中,MG绕组的冷却结构得到了改进,用ATF的热交换器取代了水套,并调整了冷却管的形状。此外,为发电机增加了转子铁芯冷却。第四代冷却系统如下图所示。

第四代普锐斯冷却系统框架
换热器的布置图如图所示。它是一种鳍式结构,以增加传热面积。此外,由发动机驱动的机械油泵用于满足到热交换器所需的ATF流量。由机械油泵排出的ATF通过热交换器冷却,然后进入MG定子和绕组的冷却管路。

第四代普锐斯热交换器
通过这些变化,提高了LLC和ATF的换热效率,降低了ATF的温度,提高了电机和发电机的冷却性能。
此外,对冷却管进行了改进以改善冷却。通过调整冷却管喷嘴的尺寸和位置,增加了定子绕组上的ATF接触面积。

第四代普锐斯冷却系统
此外,由于机械油泵的ATF流速增加,提高了定子绕组上的传热系数。与第三代相比,第四代降低了50%以上,表明冷却性能得到了提高。为了降低磁钢温度,发电机采用转子铁芯冷却的方式,ATF泵入转子轴,通过离心力流过油孔。

第四代普锐斯转子冷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