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至关重要的一年。
依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全年,比亚迪批发了584,020辆新能源车,是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上海通用五菱凭借宏光MINIEV的火热位居第二,特斯拉则以320,743辆的销量位居第三。长城汽车、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也都超过了10万辆。
而备受关注的新势力车企们,共有四家实现了月交付量破万,他们分别是小鹏、蔚来、理想、以及哪吒(合众汽车),2021年全年分别交付了98155辆、91429辆、90491辆、69674辆,其年销量已经高于标致、雪铁龙这样的非主流合资品牌的销量。
但近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一波涨价潮。
2021年底,特斯拉中国率先涨价,根据目前特斯拉中国官网的售价,两款入门版车型均售价上调,其中国产model Y售价为30.18万元,相比去年8月官方网站上公布的27.6万元售价,上涨了2.58万元,而且已经无法享受国家补贴。
小鹏汽车、广汽埃安 AION S Plus、大众旗下 ID.6 CROZZ 和 ID.4 CROZZ 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 Model 3 和 Model Y 上涨最多,分别为 1 万元和 2.1 万元。广汽埃安 AION S Plus 次之,价格上涨了 7000 至 14000 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 4300 至 5900 元。
比亚迪也官宣加入涨价阵营,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的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该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
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将面对哪些难题呢?
01
原材料上涨
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 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 5 万元 / 吨,近期则涨到 33 万元 / 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560%;从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10 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 24 万元 / 吨上涨到了 38 万元 / 吨,涨幅接近 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 Q3 与 2020 年 Q4 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 170%。

02
市场供给不足
根据 AFS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5 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 198.2 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 1012.2 万辆。
特斯拉官网的预定交付周期从最早的6—10周,变成2022年第一季度,最后变成12—16周,而比亚迪的的宋PLUS DM-i车型,目前订车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交付。
涨价或许也和供不应求导致的卖方市场有关。

03
补贴退坡
2021 年 12 月 31 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 2021 年基础上退坡 30%,2022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 12 月 31 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 12 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 马拉松 " 将正式到达终点。
但其实,政策情况要比市场预计的要好一点。
单说2022年,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而补贴规模从原来预期的200万辆补贴规模上限没有锁定,将实现贯穿2022年全年的补贴。也就是说,虽然新政后补贴力度减少,但补贴数量却相应扩大了。乘联会也上调了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目标,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目前应调整到550万辆以上。
04
保费暴涨
2021年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包括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即“车损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即“三者险”)、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三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投保人可以选择全部险种或部分险种。
特斯拉车辆保费全国平均涨幅在10%左右,比较受关注的高性能版车型保费上涨20%以内;蔚来汽车表示整体保费的变化与用户所在地区、违章记录、过往出险情况等因素有关,整体而言保费调整幅度不大;小鹏汽车则表示全线车型平均涨幅2.9%至18.2%不等。
为了解决 " 新能源车不能买得起用不起 " 的问题,乘联会日前发文鼓励车企自设保险。
目前,特斯拉和蔚来都成立了全资控股的保险经纪公司,小鹏则设立了汽车保险代理公司,本质上,都是通过保险中介机构涉足保险业务。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总有一天要完全去掉政策和经济上的所有补贴和偏爱,进入到完全靠产品取胜的阶段,这是共识。
不管是涨价1000还是10000,只是影响到用户心中权衡的方向,对车企来说从来都不是重点。制约销量的核心绝对不是“价格”,而是科技实力又或者是品牌信仰。想完全取代燃油车,没点真功夫,那是不可能的。
新金融记者 王雅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