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前八个月出口量翻番,中国汽车为何让老外拍手叫好?

    燃擎频道头像燃擎频道头像
    燃擎频道2021-09-15

    这边厢8月车市销量微跌,那边厢却是汽车出口量暴涨,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45.3万辆,同比下降14.7%;8月零售环比下降3.3%,表现同样相对低迷。

    今年1-8月的零售累计达到1290.0万辆,同比增长17.1%,较1-7月增速下降了6个百分点。

    不过与整体车市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出口情况。据中汽协统计分析,2021年8月,汽车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单月出口量再创新高。

    2021年8月,汽车企业出口18.7万辆,环比增长7.5%,同比增长1.6倍。2021年1-8月,汽车企业出口118.9万辆,同比增长1.3倍;

    2021年8月,乘用车本月出口15.4万辆,环比增长10.3%,同比增长1.9倍。2021年1-8月,乘用车出口92.4万辆,同比增长1.4倍。

    2021年8月,商用车出口3.3万辆,环比下降4.0%,同比增长85.7%。2021年1-8月,商用车出口26.5万辆,同比增长99.4%。

    在全球汽车行业缺芯、全球汽车产量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为何我国汽车出口能够实现倍增呢?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给出了回答。一方面是因为汽车行业产业链链条比较长,对企业相关配套各方面要求比较高。我国产业体系比较完整,配套能力比较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很多国外企业在物流、生产供应和链条方面都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国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就拿“缺芯”来说,合资企业采取全球采购体系,一般采用稳定的、长期的采购协议,一旦芯片断供就减产、停产。而中国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寻资源,保证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的表现。

    另一方面,中国的疫情防控在全球范围做得比较好,这也有利于生产稳定运行。此外,汽车出口增长比较快也和去年的低基数有一定关系。

    其实,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同比环比均呈增长,正在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4.9万辆,同比增长167.5%,环比增长12%;1-8月,新能源车零售147.9万辆,同比增长202.1%,新能源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车市增幅的最大动力。

    同样的,8月新能源车出口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在8月再创新高的18.7万辆出口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度为35.2%。特斯拉中国出口31379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074辆,比亚迪781辆,爱驰汽车103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当然,排除这些外在因素,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才是对外出口的底气。

    实话实说,在中国加入WTO的十几年里,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去”的声音和机遇始终不断,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关口的时候,有关部门曾设定2015年突破300万辆的目标,但不曾想这之后竟是连续几年的出口量下跌。

    中国车企“走出去”遇挫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力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早先自主汽车多为中低端车型,产品质量较低以及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等导致了品牌信任度较低。

    但现如今,局面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品牌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产品品质都迎来了巨大的飞跃,可以与跨国品牌一较高下。

    此外,中国品牌在海外施行了本土化战略。与此前主要出口CKD散件不同,中国品牌积极在海外投资建厂,并且对产品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为海外用户提供更加本土化的产品,与此同时还建设了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提升着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美誉度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就比如在俄罗斯市场,奇瑞的销量增长了近三倍,截止8月底,奇瑞公司在俄罗斯的销量首次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八位。此外,哈弗和吉利等中国品牌在俄罗斯也越来越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其实也正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出口的好时机。一边是欧洲给予新能源车型大量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另一边则是欧洲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前大多是混动车型,纯电产品有很大的市场。最后,再加上如今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无论是外观还是品控以及性能、科技等方面,都有着十足的竞争力,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都十分利好。

    此外,在9月份于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德国汽车及智慧出行展中,小鹏、零跑等企业均有最新产品亮相,或将促进目前新能源整车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

    如今,随着中国车企在技术、产品方面的逐步转型升级,随着本土化战略的落地与售后服务的改善以及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领跑优势,中国品牌已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间的差距。

    站稳国内市场,打开海外市场,我们相信,在新一轮的汽车行业格局变动中,中国品牌总是要对一众外资品牌说一句:我来了。

    .万次阅读
    3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