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官方一锤定音,高抽成一去不复返,“滴滴们”被戴上紧箍咒

    海西商界头像海西商界头像
    海西商界2021-08-31

    对于滴滴等平台来说,不透明的抽成比例,一直是舆论质疑的主要原因。而目前针对此现象,官方一锤定音,“滴滴们”被戴上了紧箍咒。

    高抽成一去不复返

    根据交通运输部在8月18日的消息,网约车平台企业要不仅要规范自主定价,更要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设定抽成比例上限。

    官方一锤定音之下,滴滴等平台随意抽成、高抽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近年来,无论是司机端还是乘客端,对网约车平台不透明的抽成规则都抱怨不少。

    网约车乘客抱怨自己的打车费用越来越高,司机端却在吐槽自己挣得越来越少,这种矛盾的现象背后,矛头都指向“中间人”,即滴滴等网约车平台。

    根据《华夏时报》在8月26日的报道,部分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能达到25%甚至更高,某些订单的抽成比例甚至已经达到35%。

    而在整个行业生态中,司机端与平台相比,无疑更缺少话语权。以滴滴为例,在完成攻城略地之后,迫于盈利压力,滴滴只能将前期成本投入转移给用户和司机,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平台抽成应兼顾各方

    正如海外网在8月26日的报道中指出,网约车平台的抽成应兼顾各方利益,而不是由平台单方面决定。

    其实早在2019年,《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到,网约车平台要通过公开定价和动态加价机制,提供透明、规范、清晰的账单。

    而滴滴之所以“迟迟”不愿做出改变,无疑是迫于平台的盈利压力。根据滴滴此前递交的招股书,近三年,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收入分别为1332亿元、1479亿元和1336亿元,网约车业务提供了97%的营收。

    然而,在超千亿营收的背后,滴滴的成本同样居高不下,近三年分别为1278亿元、1397亿元和1258亿元。

    换言之,虽然营收已到千亿级别,但滴滴仍是不赚钱。而如今监管重锤落下,滴滴也必须一改粗放的发展方式。

    8月16日,在沈阳、长春等地的滴滴司机端APP,已经上线“司机收入报告”。在这样一份透明账单上,每笔订单的乘客支付金额和司机收入金额都十分清楚。

    对于滴滴来说,这无疑是充满意义的一大进步。目前来看,除了滴滴,成立于2010年的易到用车,也推出了新的抽成规则。

    易到用车在8月19日发布的《司机端资费调整特别公告》中表示,平台将取消传统的抽成规则,改为收取信息服务服务费。

    此信息服务费是按照阶梯的模式收取,最低1元,5元封顶。据悉,这一规则将在9月6日正式实行。

    虽然各家规则不同,但可以看到,目前的网约车平台已经纷纷做出行动。

    正如《华夏时报》在评论中指出,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通过透明合理的规则实现乘客、司机和平台的三方共赢,网约车市场的发展才能更稳、更远、更久。

    文/YUXI

    万次阅读
    2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