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如何看待日产CVT的“低温保护”?

    汽车控制逻辑头像汽车控制逻辑头像
    汽车控制逻辑2021-04-21

    背景:

    近期收到很多车友朋友吐槽日产CVT的“低温保护”策略。“低温保护”其实冬天天气较冷时,日产系列变速箱存在变速箱不升档,液力变矩器不锁止,同时对发动机扭矩有所限制,加速相对无力的状态。需要行驶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正常升档状态。

    根据气温不同,实际不升档感受的持续时间不同。大多数车友反映的CVT“低温保护”时间都在10分钟之内。

    同时,车友们反映,丰田本田的CVT变速箱低温保护不明显。车友们据此得出结论认为日产CVT质量不如丰田本田。


    为什么会存在“低温保护”?

    “低温保护”是一个基于温度的策略。几乎所有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均受温度影响。这在工程应用中极为常见。

    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


    金属材料韧性一般随温度降低变差

    即随着温度的降低,材料受冲击破坏需要的冲击功越小。在韧脆转变温度区,材料的韧性随温度急剧变化。


    油液粘度受温度影响明显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般温度越低粘度越高,流动性变差,下图为日产CVT8相对CVT7使用的新CVT油,粘度有所降低;


    图:变速箱油粘度和温度的关系


    说回到变速箱,有以下理由需要设置低温保护:

    基于润滑考量

    在长时间的疲劳寿命试验过程中,若无法保持变速器油温的稳定而导致油液的黏度、润滑性及耐磨性未处于最佳状态,将会造成各个部位的润滑油膜的破坏,从而加重部件的磨损,进而导致部件的过早老化及失效[1]。

    基于控制精度考量

    变速箱机械运行时,合适的变速箱油温,能够得到合适的粘度,基于此变速箱粘度(相对不粘稠的粘度),控制变速箱阀体的运动,能产生预期的液压,精确控制CVT变速箱的速比和夹紧力

    基于开发工作复杂度考量

    TCU本身大量的标定工作,都是基于额定油温进行(大致是50-90℃,不同变速箱油的温度控制目标不同)。低温状态一般维持较短,温度变化较大,变速箱油粘度变化较大,因此对相对瞬态的低温状态进行大量标定工作量大并不经济。从降低开发难度的角度,不如在低温状态下,采取相对保守的换挡策略,减轻机械的损伤,同时可以使变速箱油温快速上升。

    当然,开发人员开发之初可能没想到,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会被消费者如此诟病。

    不同油温下液压系统与各油道压力[2]


    为什么部分厂家的CVT“低温保护”不明显?

    CVT油粘度-温度指标

    日产,丰田,本田使用的CVT变速箱油来自不同厂家。日产CVT变速箱油来自壳牌,本田来自日石,丰田的CVT油是自家的纯牌。不同厂家的变速箱油粘度参数可能存在差别,这里还缺少各家变速箱油的粘度参数。



    变速箱油升温速度差异(影响较大)

    查阅诸多资料,未找到直接指明日产CVT8变速箱存在CVT油加热的设计(相关信息确认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相比本田1.5L车型搭载的CVT,则日产CVT变速箱加热速度可能偏慢


    然从本田某车型的产品说明书可以看到,CVT变速箱油路中存在加热器设计


    从以下实物图可以看到,加热器无接插件,不是热电偶加热。应是内有阀体,低温下,阀体打开引入发动机小循环的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加热速度相比完全依靠机械摩擦和液力变矩器搅油来得快。这是可能本田变速箱低温保护相对不易感知的原因。


    丰田AT变速箱3GR-FE存在加热器设计。丰田S-CVT是否存在加热器尚不确定,确定的车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由于丰田CVT有起步齿轮,不依赖钢带,钢带部分速比范围相对日产较窄,介入时车速较高。理论上也是可能降低低温保护的感知。


    变速箱油温阈值差异(影响较大)

    不同厂家根据不同的自身的变速箱CVT油粘度特性,CVT零件的要求,以及自身工程经验,设置退出“低温保护”动作的油温阈值。即使是CVT粘度特性相同,零件的工作温度要求相同,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工程冗余保护系数认知,也会得出不同的温度阈值。若日产退出低温保护模块的温度较高时,给客户的感知也会是“低温保护”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台油温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2. 油温对CVT总成测试特性影响研究

    次阅读
    46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46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