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记忆中,这是一部高级车,每次扬着灰尘从村子附近的土路经过时,我们一帮小孩都会站在路边行“注目礼”。据说里面坐的要不是乡长,要不是公安局的人,都是大人物。隔壁村一个在县城当官的人,每次回来坐的都是这种车。隔壁村一个偷牛的人就是被这种车拉走的,半年后回来的时候脑袋光亮,人也变得很白。

这种车排气管发出的声音感觉特别有劲儿,开车的司机都很霸气,或者直接说很霸道。赶集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种小摊儿小点儿到处都是。但是无论多么拥挤,都得为他让道,谁要不让道,他就开始响警笛,声音很刺耳。

这种车也来过我们村子。是来调查村子里电线被偷的事情。一帮小孩儿围着车看呀看,都不舍得离去。司机在车里呼呼大睡,虽然关着车门,但是司机的呼噜声听得清清楚楚。中午的时候,司机和几个人都到村支书家吃饭去了,但车门没有锁,估计当时的车门根本就没法锁,因为司机用力关了好几次,才把车门关上。
胆大的小孩就拉开了车门,我们就探头往车里看。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前面都是电线和零件儿,从那里似乎能看到发动机。见识广的大小伙告诉我们哪个是油门踏板,哪个是离合踏板,哪个是刹车踏板,哪个是挡把。
吃过饭以后几个人钻进车里,那个车掉过头就要离开村子。我们几个小孩就早早的到村头那个陡坡处等着它。村头那个陡坡不光路陡,路上还有很多石头,很多拉砖的卡车到那里都上不去,司机看到那段路都很头疼。那里也是我们看汽车看地最热闹的地方,虽然经常被烦恼的司机骂“滚蛋”。
但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车到那个陡坡直接上去,一溜烟就走了,根本没有任何犹豫。

后来很多单位逐渐换上了吉普小切诺基,再后来又换桑塔纳,很多北京212都卖给了有点钱的私人万元户。不过开这种车的人都感叹,这个车喝油太厉害,加不起油。
上中学的时候,乡政府大院里还停着一辆北京212,但是轮胎也瘪了,落满了灰尘,好像一位满脸皱纹,弯腰驼背的老人,孤零零地在那里等待生命的终结,与不远处白色的,崭新又干净的吉普小切诺基形成强烈的对比。
应该说60后、70后的人对北京212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无论他有没有进步,是不是工业垃圾,看到北京212时总有一种难以说出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许就是所说的“情怀”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