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9.8万辆,约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6.3%,动力电池容量达17.9GWh,合计重量约20万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市场不断扩大,电池的回收利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143亿元,2025年将超400亿元。
3月24日下午,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铁塔江苏公司、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省再生资源协会等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单位相关负责人受邀参加。
江苏试点动力电池回收 已建907个回收网点
会上,省工信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胡正新介绍了我省动力电池回收工作进展情况、提出编制江苏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五年计划的思路和方向。据悉,2018年,国家工信部会同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能源局联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我省被列入试点省份。2019年5月,在省工信厅的指导下,中国铁塔江苏省分公司、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等公司发起成立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建立产业链各要素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推动,我省基本建立了以4S店和汽车维修企业为骨干,覆盖全省的动力电池回收网格体系。目前,全国79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在我省共设立907个退役电池回收网点,数量占全国的7.7%,居全国第二位。
回收量比预期低很多,电池在哪成困扰
保守考虑,乘用车电池退役年限为7年,商用车电池退役年限为5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量约为11.6GWh,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量约为52.8GWh。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预测,考虑到未来退役电池量指数级的增长,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但实际上,过去的一年,进入回收企业的电池数量比预期数量要少得多。电池在哪?这是目前困扰电池回收企业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等事故频发,与动力蓄电池相关的不在少数,废旧动力蓄电池状态更加复杂,存在较大的起火等安全风险。其内所含的重金属、稀有金属、电解液、电解质和有机溶剂等物质,若不能被妥善回收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回收电池可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据悉,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时,车就无法正常行驶,所存的能量残余,可应用在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其他领域。据业内人士估计,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超过53亿元,2020年超过1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达250亿元。尽管这一新兴市场还没有发展成熟,但是已经有企业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并竞相布局这一领域。
中国铁塔江苏分公司、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江苏慧智能源研究院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全省梯次利用骨干力量;再生利用方面,格林美(泰兴)、南通北新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以元素提取为主要业务的再生利用产业也初具规模。目前梯次利用应用场景主要为铁塔通信基站备电和电网侧储能示范电站。美中不足的是,该商业模式单一、使用规模有限、运行效率不高,急需探索梯次电池在交通、金融、医疗、建筑、家庭等场景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政府发力四举措 助力电池回收企业稳步发展
省工信厅副厅长戚玉松最后总结发言时指出:
一是要充分认识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各部门分工,压实各主体责任,加强各部门协同,联盟成员共同推动。
二是要强化技术创新攻关,要构建全省全覆盖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体系。要加快溯源平台建设,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电池产品的创新、检测、回收、梯次利用技术等方面加强研发应用。要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打造并推进示范项目,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三是要培育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要提出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牵头出台一系列的研发、攻关、技术创新等支持政策,全力支撑示范企业先行先试,率先见效。
四是加强资本赋能,后期将积极对接财政补贴、基金等相关资源,助力电池回收企业稳步发展。
(记者 李建文 孙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