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而这台买菜版的E30即将要进化成一台轻量化的赛车。
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一代M3是从E30开始的。E30 M3的研发从1981开始,经过漫长的五年,到了1986年才开始了生产,为了满足Group A赛规,街道版的E30 M3最低生产量为5000台,一直到1991年,产量一共是18000台。

图: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DTM赛车了,E30 M3,
不仅是DTM赛场,E30基本上已经横扫过全球大大小小的房车赛,国人对E30 M3这款赛车的最深刻印象,应该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澳门东望洋大赛吧,如果说这车是不朽的经典,相信没几个人会反对。

图:要打造轻量化的赛车,内饰拆空是少不了的。

图:原本的买菜机器已被拆除,你猜这回要放个啥机器?

图:后排座椅等等自然不能幸免。

图:包括地板上的各种隔音保温材料,都需要清理干净。

图:顺便也给机舱重新做做漆,整理干净。

图:即将落入这台买菜版本E30的,就是这份K20A。替换掉原厂那1.6升M40B16买菜引擎。




图:经过称量,发现K20A动力总成要比原来买菜机器轻了一大截。


图:拆除了原厂仪表台后,换上了非常轻巧(简陋)的赛车通用仪表台。

图:大伙儿都知道,K20A机器本来都是横置的。但是要落入一台宝马上,自然要换个体位。

图:通过宝马的五速手动变速箱,这台K20A的动力将会输出到后轴之上。


图:为了保证高效的动力输出,还更换了来自SACHS的离合器。


图:E30巨大的机舱总是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力,看到这摆放的位置,我猜评论里面一定会同学会问:“为啥不放F20C机器?”


图:既然是要做一台赛车,怎么能少了这干式油底壳。所谓干式油底壳,其实油底壳也是装有少量的机油,其余的机油,则装于机体外设的专用机油罐之中。发动机机体下部虽然只有个小型的贮油室,但流回的机油能够被吸油泵不断地送至油箱,再由机油泵加压后经机油滤清器、冷却器、主油道到达各个运动部件的摩擦表面,润滑后流回贮油室。


图:其实宝马不少车型的后避震方面采用了芯簧分离的设计,即使是相当硬核的新款M2、M3、M4都是,并非机簧分离就一定不运动化取向。

图:原厂的半轴已经无法应对全面提升到动力,因为需要更换成强化的半轴。


图:估计车主也不会满足K20A的原厂动力,还换上了一份高流量的油轨。

图:由于从原本的横置变成了纵置,K20的原厂芭蕉由于走位问题,无法安装,所以必须要另外定制适合的芭蕉。

图:于是就做成了这条4出1的等长芭蕉。

图:安装到车内,位置相当合适。


图:机械硬件部分已经完成,目前这台车正在完善电控部分。

图:细心的车主还给这车弄上了液晶显示的车速表,仔细看看,这还带油耗显示呢?
E30的移植方案是相当丰富的,毕竟这种原始而简洁的车型要动起手来更加方便。你大可以放个大美国V8,他也可以弄个宝马N54,只要你想,没啥是完成不了的。至于技术层面,国内不少的大神都可以做到,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想法罢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