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1年1月巨变!合资品牌全系下滑,自主品牌实现增长

    滨州网头像滨州网头像
    滨州网2021-02-15

    当国内车市进入存量竞争的环境下,车企品牌也出现明显分化。经历2020年全年“前低后高”的走势,进一步对弱势品牌的生存地位造成威胁。从行业格局来看,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报告,我国1月乘用车市场各系别汽车品牌走势也正式确认。从各大车系市场份额对比可知,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仍高居首位,市场份额也实现明显增长,合资品牌中不管是德系或日系均全系下跌,而法系品牌几乎“没落”。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国内汽车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8万辆和25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29.5%,环比分别下降15.9%和11.6%。虽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却未能延续12月的较强的态势,主要受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影响到汽车企业的生产节奏。

    自主品牌增长

    自主品牌乘用车方面,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共销售86.7万辆,同比增长42.6%,要明显大于行业水平。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4%,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

    这主要体现在去年同期1月是春节假期,加上疫情影响,基数水平较低,使得自主车企全面增长,而头部车型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其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等品牌,在多个产品投放后获下较好的是市场反响,使得品牌实现翻倍的增长,进一步推高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比。

    具体来看,长安在1月份同比大涨96.7%,是整个榜单增长幅度最大的车企,同时也超越了吉利,位列自主车企第一,得益于长安CS75家族,其中长安CS75零售销量达到了41600辆;还有长城汽车同比劲增73%。哈弗、长城皮卡、欧拉和WEY四大品牌不仅迎来开门红,新推出的产品如大狗、初恋、坦克300等“车型更已成为网红的爆款;以及比亚迪汉车型在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攀升。

    在此环境下,一向作为自主头部的吉利汽车已滑落至第三位,相比长安和长城,吉利增速显然有所放缓,这也是近年来自主品牌方面,长安首次超过吉利汽车,成为全新的月度销量冠军,无形中给了吉利不小压力。

    相比之下,上汽集团、一汽、东风和广汽等方面虽有所增长,但仅保持在稳定或低于市场水平的表现。其中,上汽集团得益于上汽五菱宏光MINI和五菱凯捷等新款车型带动下,支撑了一定增长,但依旧跑输大盘。处于落后的品牌,如众泰汽车、力帆汽车、北汽幻速、猎豹汽车、昌河汽车等则陷入经营困境,销量屡屡大幅下降甚至停产,处于生死淘汰的边缘苦苦挣扎。

    这也说明中国拥有的百多家自主汽车企业,已从增量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过程中,部分车企已经被市场边缘化,进入生死存亡时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而疫情加速自主车企淘汰赛。

    德系再超日系

    德系日系得益于市场热度持续,在1月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比,反映了头部主流品牌的强势地位,但同比上年出现下滑。这也是因为以大众为首的德系品牌,今年1月在华受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影响,致产销量出现明显的下滑。

    自去年年底,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部分车型生产线就已出现停产的情况。虽然,大众方面表示因芯片致停产的影响很小,但在近期,大众集团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ollenstein )表示,由于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其生产,该公司去年12月在中国的销量损失达到数万辆,如今芯片短缺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今年1月同样如此。

    也不止大众品牌,此前包括福特、丰田和日产在内的一些车企都表示,他们由于芯片短缺而被迫在12月开始削减国内产量,这也是合资品牌出现下滑的原因之一。

    在此环境下,使得日系品牌再次超过德系品牌。数据显示,德系品牌1月为22%的占比,而日系品牌为22.3%,明显高于德系。值得注意,这是德系继去年10月之后,再次低于日系品牌,这也侧面反映当下日系品牌的优势越发明显,已实现与德系品牌抗衡。

    不过,以BBA为首的德系品牌依旧保持明显的增长趋势,随着国内高端换购的需求扩大,德系豪华品牌在华市场占比还将继续提升。

    韩法系品牌“消沉”

    如今在华的法系品牌,或已走到“命悬一线”的地步。中汽协报告显示,1月法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仅0.3%,已连续两年保持不到1%的递减,这对于法系品牌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尽管法系品牌一再强调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在此前PSA集团和FCA集团合并成立新公司,并承诺将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布局,但从目前表现来看,法系品牌要想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属实艰难。

    从各系别市场份额分析,也可预料各品牌的市场走势,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分化更为明显,德日系品牌仍有增长势头,只是目前来看受到一定市场因素影响。从行业格局看,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弱势品牌则面临淘汰出局。

    万次阅读
    27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7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