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倒下,或是即将倒下的车企并不少,像东风雷诺、长安标致雪铁龙这两位远道而来的法国贵客已经退出市场;拜腾、赛麟、博郡等“骗子”被拆穿了谎言,原形毕露,狼狈出局;华晨、力帆、众泰等曾经名噪一时的自主车企,也纷纷陷入了破产危机。
原以为今年也就这样了,没想到到了岁末,一则关于“一汽马自达即将解散”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这则传闻非常具体,包括了解散时间、员工、产品、售后等体系的未来走向。大致是这样的:一汽马自达将在明年6月份解散,员工转去奔腾或红旗事业部,现存的产品中,阿特兹停产清库存,CX-4排产到明年5月,其车主还可继续享受2年售后服务,未来CX-4将采用奔腾的动力总成及徽标。
没过多久官方就出来辟谣了,并表示目前一汽马自达经营态势稳定,2021年的产品、品牌、服务等规划已经在有序推进中。

其实,即使官方没有出来辟谣,这则传闻本身的真实性就有待考察。因为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一汽集团重新调整了与一汽马自达之间的管理关系。原本一汽马自达的合作主体是日本马自达与一汽奔腾,现在由一汽奔腾改成了一汽集团,后者直接持有一汽马自达60%的股份,而且还专门设立了马自达事业部。
换句话说,一汽马自达在一汽集团内部的地位上升了,其现在是与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合资公司并肩而立的。
如果有解散之意,为何还会在5月份的时候,大刀阔斧地进行这一番调整呢?

外界不是不清楚这件事,只是在很多人心中,一汽马自达一直存在着解散的可能性,就算是这则谣言没有传出来,大家也是有这个想法的。
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一汽马自达的销量实在是太差了,不说比不过红红火火的“两田一日”,就连长安马自达,它也是远远落后的。
根据官方销量统计,一汽马自达今年1-11月共售出69331辆,同比减少14.4%,而长安马自达前11月共售出123346辆,同比增长1.93%,占据马自达在华销量的64.02%。
换句话说,一汽马自达拖后腿了,其实不单单在2020年,在马自达在华发展过程中,一汽马自达一直扮演的都是拖后腿的角色。

其次,一汽马自达的车系太少了,除了一台进口跑车MX-5以外,就只剩下阿特兹与CX-4这两台国产车型,而MX-5并不是以走量为取向的,阿特兹与CX-4的市场表现又很薄弱,渐渐的,一汽马自达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微弱了。

最后,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的经营性质不同。前者只是一个负责销售和售后的销售公司,马自达在其中的占比也不过为40%;后者是囊括了研发、制造、销售等链条的整车制造型企业,马自达在其中占比为50%。
也正因为如此,外界一直在传马自达更偏爱长安马自达这个事业体,把更好的产品、更棒的技术给了它,事实也是如此,今年马自达将全新车型CX-30交给了长安马自达生产,将压燃发动机也给了它。
不少人认为,一汽马自达应该与长安马自达合并,统一产品矩阵与销售网络。毕竟马自达本身就是一个小众品牌,产品不多,体量不大,消费者的认同度也不够,无法像大众、丰田、本田那样“两开花”,精简在华合资企业,形成品牌合力,或许是马自达在华发展的破题思路。

对此,马自达中国董事长渡部宣彦曾明确表示,两家事业体并不会合并渠道,马自达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可问题是,单打独斗的一汽马自达能发挥开疆辟土的作用吗?
显然不能,目前的它本身就是一片荒芜。

其实以前一汽马自达并非像今天这样势单力薄,它有马自达6、马自达睿翼、马自达CX-7和马自达8等车型,销量占全系车型的60%,可是在2016年时,这些车系全部被现任一汽马自达常务副总的郭德强砍掉了,竞争力急剧下降。
郭德强担任副总以后,还大搞“价值营销”这一套,坚决不降价。诚然,聚焦产品本质,守住产品价值底线无可厚非,但品牌力弱的一汽马自达并不适合这一套。
有些消费者总结得很好,你不降价可以,起码配置要比丰田、本田好,但你这点也没做到,也没比人家保值,我凭什么选你?
于是在郭德强的“价值营销”战略下,一汽马自达从2018年5月到2019年6月,经历了销量14连跌,2019年的销量不仅没有达标,也没有破十万,2020年状况更为糟糕,继续在10万辆以下探索。

除了战略有误以外,一汽马自达的产品质量也不够给力,新款阿特兹因为异响问题,被消费者吐槽为“阿特吱”,并长期蝉联投诉网站排行榜冠军,大面积的异响事件让一汽马自达雪上加霜,在市场上进一步边缘化。

关于一汽马自达要解散的这则谣言,也让我想到了曾经的铃木。在2018年6月,网上也是传出了大量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当时官方也是出面辟谣。
可是在2018年9月4日,长安汽车便发起公告,宣称将以1元的价格收购长安铃木,后者结束了其在中国的25年发展历史。
按照一汽马自达如今的发展状况,它会是下一个长安铃木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