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大众超百亿元投资项目”——这是8月29日的杭州湾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刚刚落定的新项目。
对宁波汽车工业来说,这个项目或许有着历史性的意义,未来将会有多款单价超50万元甚至近百万元的高端品牌智能网联车型在宁波生产!这标志着宁波整车制造在品牌、产量、价值和产品力上,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初现。那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万辆。当年5月,一辆吉利美日两厢轿车从吉利北仑基地下线,这是宁波汽车工业史上首台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整车。从那以后的20年间,宁波汽车人开启了一段自我实现的冒险征程,也孕育了今天宁波的第一大产业。
“天童盟誓”
“汽车产业,各路神仙都想光顾,都想分一杯羹,但最终生死沉浮、成败得失,还要看各方英豪如何比拼!”
这是近日在抖音上传播甚广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最新讲话。当李书福讲到生死沉浮、成败得失时,有过短暂停顿,似乎若有所思。或许这8个字,也更能概括宁波汽车人的这20年。
时间回到那个草莽而充满梦幻的年代。1997年,李书福从四川德阳监狱购买到一张汽车生产许可证,获得了一家名叫“四川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厂子,正式投身造车梦。当时的同行调侃:“厂名叫波音,车型像夏利,车价仅如一辆高档丰田摩托车。”今天看来着实有些魔幻。
最低至2.99万元的车价,让当时的吉利获得不小的市场。尽管吉利在市场上翻江倒海,但李书福依然战战兢兢。他的那张从监狱工厂转来的许可证,按严格规定只能生产卡车和两厢汽车。吉利要做大,一定要有一张合法正式的“准生证”,这成为李书福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时至2001年10月,吉利已经有了临海和宁波两个生产基地,有了豪情、美日、优利欧3款产品,但生产许可证迟迟没有获批。
那天下午,几番尝试无果的李书福回到宁波,给当时的另外3位创始人杨健(现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安聪慧(现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刘金良(现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打了电话,就7个字:“穿正装,去天童寺。”
据杨健回忆,当时大家都在生产和建设现场,天天都是工作服,突然说要穿正装,还真挺紧张的,感觉事情重大。随后,4人乘车到了天童寺山脚下,步行上山门。
那天刚刚下过雨,路很泥泞。一路上4人一言未发,默默走到寺庙前。当时天色已暗,庙门已关。4人在庙门前开了一个会,合了一张影,做了一个决定:无论多难,都要继续造汽车。
这就是吉利造车史上最著名的“天童盟誓”。一个月后,吉利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准生证”。

左起杨健、李书福、安聪慧、刘金良的“天童盟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有像李书福这样在迷茫的路口坚守的一群人,为宁波汽车工业开启发展的黄金20年奠定了基础。
野蛮生长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2000年,注定是宁波汽车工业不平凡的一年。
那一年,58岁的华翔创始人周辞美借着国企改革的“风口”,收购了辽宁铁岭国营陆平机器厂。当时,该厂已负债7000多万元,1000多名员工人心惶惶。

华翔创始人 周辞美
“员工全部留下,且华翔不派一人进驻!”周辞美一边许下承诺稳定军心,一边大刀阔斧改革,采取生产效益、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与奖酬挂钩的激励措施。
当年,陆平机器厂产值达1.68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并还清债务。到2008年,企业年产值达12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车辆生产基地之一。
参股中兴、入主富奇、收购曲轴、联姻一汽……此后的几年间,周辞美围绕汽配产业链,运用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不断“攻城掠地”。
也是在那一年的11月,已故的双林集团创始人邬永林设立宁波双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正式转型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
此前,双林做过电脑器件,投资开发过天明山温泉大酒店。此后10年,双林不断开疆拓土,接连在重庆、苏州、天津、青岛成立子公司,直到2010年双林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邬永林也在2006年将公司指挥棒交接给了儿子邬建斌,很长一段时间,他是胡润百富榜上宁波唯一的80后上榜富豪。

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邬建斌
从模具做到汽配的不只是双林。1985年,16岁的春晓人徐旭东来到塔峙学开模技术,1994年创办了大碶腾达模具厂。刚开始厂里只有两个人——徐旭东和他的一个学徒。2003年8月,徐旭东与中国台湾居民钟素惠签署了相关协议,成立合资企业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并购置了土地,新建了厂房,产品也从单一的模具延伸到铝锌合金压铸以及金工,同时为客户提供模具和压铸产品。
也是在2000年,赵氏建新在老掌门赵国行的带领下开始研发整体式密封条。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都记得,在攻坚的那3个月里,技术人员、试制人员都住在厂里,只有换衣服才回一次家。甚至有的员工把15套衣服全部穿脏了才回家。这款产品研发成功后,成为赵氏建新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导产品。在此之前,赵氏建新已经进入一汽大众供应链,生产橡胶减震件长达8年时间了。

赵氏建新攻坚的那3个月
同样是在那个时候,帅特龙已经成为业界知名的汽车用烟灰缸大王,并一直保有汽车用烟灰缸70%以上市场份额。但因为产值一直徘徊在5000万元上下,掌门人吴志光开始有了强烈的急迫感和危机感,绞尽脑汁试图扩大产品线。
回过头来看,21世纪初的这个时间节点为今后宁波汽车产业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在全国乃至全球颇具影响的宁波汽车零部件巨头,如圣龙、均胜、拓普、高发、继峰、爱柯迪等均已在那时开宗立派,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前后,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500~1000家。为何在中国汽车产业爆发前,宁波就拥有如此多的零部件企业?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汪虹的观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公私联营使乡镇企业获得了大量来自上海等大城市的工程师技术资源,机械加工水平突飞猛进;到20世纪90年代,塑料工业的发展又使本土模具制造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宁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在全国确立了技术、人才加装备的三大核心优势,静待市场的爆发。因此,北仑、宁海两大模具之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多。
而赵氏建新集团总裁助理陈春学的观点更加质朴:“民营企业就是要吃饭、要生存、要发展,哪里有机遇有钱赚,自然会削尖脑袋去钻。”
先发优势,技术基础,加上敏锐的嗅觉,让宁波汽车工业在野蛮生长的时代独树一帜。
民企造车
21世纪的头10年,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宁波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宁波今天的产业格局。
第一件大事是中国加入WTO,汽车全球供应链开始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合资整车企业越来越多,民营造车开始萌芽,民用车市场逐渐崛起,这都让宁波汽车人们更为坚定地投身这股浪潮;第二件大事是中国经济的新一轮民营工业重型化浪潮。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企造车运动”开始蔓延。
2003年前后,宁波华翔通过受让股份,持60%的股份收购了河北中兴汽车制造公司;家电巨头奥克斯收购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进军汽车产业;“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也在这时加入战圈,宣布将投资40亿元建设轿车生产基地……
“那时候国家号召民营企业要办大事,而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工艺难度大,是民营企业证明能力的最好赛道。”汪虹说。
那场民企造车运动,跟4年前的新势力造车运动有些类似,犹如一场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蒙眼狂奔,最后也留下了许多堂吉诃德式的传说。
到200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7年5倍的增长让宁波汽车工业的发展曲线加速不断增加,同时,也让大家更为坚定看好这个市场。
2006年,帅特龙所有员工都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
这一年里,仅新产品项目就投产了68个!包括吴志光在内的管理层,也是常常整天驻扎在生产线。仅一年时间,帅特龙的研发人员数量就增加了10倍。用20年积蓄下来的全部身家,赌一个未来,这就是当年帅特龙的真实写照。

宁波帅特龙集团董事长 吴志光
同样是2006年,赵肇丰接过赵氏建新的指挥棒,并成功开发奥迪A6轿车密封条,成为一汽大众独家供应商,也成为当时国内唯一能研发、生产高档轿车密封条的厂家,开启了未来14年近25倍的高速发展期。
2007年,李书福与80家经销商联合发布了《宁波宣言》,做出战略转型的决定,付出了8亿元的代价,将原来的“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的生产线全部淘汰,新建了“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的生产线,宣示着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将从卖得便宜变为了技术领先。
而《宁波宣言》发布地点就在吉利宁波基地的发动机厂,这也预示着宁波汽车工业从塑料件、内饰件、外饰件开始逐步向核心零部件纵深挺进。
海外并购
改革开放后,世人对宁波企业家的评价多是低调、务实。的确,找遍整个网络,你都很难找到有关继峰王义平、高发钱高法、拓普邬建树、双林邬建斌、旭升徐旭东等宁波汽车零部件大佬的创业故事。
但低调务实并不意味着他们谨慎胆小,相反,出身草莽的勇气和魄力让汽车工业成为本土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最先出手的是华翔。
2007年,拥有85年历史、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0%的英国劳伦斯汽车内饰件公司走到破产边缘。周辞美以340万英镑全资收购,拥有了其世界著名的桃木内饰产品。
2011年,周辞美在海外频频上演“蛇吞象”:并购英国捷豹陆虎真木制造中心、吞并全球豪华车用铝合金装饰件供应商美国北方刻印、收购德国瑞纳……随后,又成立了德国华翔。
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德国华翔的经营并没有让投资人收获满意的回报。“虽然,德国华翔的亏损给宁波华翔的整体业绩造成了拖累,但通过德国华翔,公司成功拓展了奔驰、宝马的新业务,在找到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原来客户集中度过高的经营风险,从市场、客户角度来讲,公司国际化战略基本达到了预期。”华翔高层去年谈及全球化时这样表示。
而更为大胆的海外并购者还在后面——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念着股神巴菲特的这句话,均胜的王剑峰在国际并购市场上崭露锋芒。在此之前,吉利的李书福以其初生牛犊的胆魄与天然的风趣,出人意料地拿下了欧洲汽车贵族沃尔沃。

省委书记车俊(左)给均胜集团董事长王剑峰颁奖
而王剑峰收购的标的则是他之前的合作伙伴,一家技术领先,在全球拥有6个分支机构,客户涵盖所有高端车型的德国老牌汽车主机厂的世界顶级中控平台制造商——德国普瑞。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片红火之际,他抛弃了企业旗下所有的地产项目,几乎把全部身家压在这场豪赌上。
前后不到两年时间,王剑峰完成了抛售、收购、重组、上市等一系列令人咋舌的重大资产运作,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作“疯子”。王剑峰说:“疯子的‘优势’在于想到就做,而且没人能够阻拦。”
结果,他赢了。均胜电子收购德国普瑞被誉为2012年国内十大跨国并购之一。
此后,均胜接连出手,先后并购了德国软件开发商Innoventis公司、德国IMA公司、德国QUIN公司和美国主被动安全技术供应商KSS……
2017年11月,均胜又以不高于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气囊各区域子公司。
如今,均胜电子已经成为一家营收超6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巨头,旗下四大板块同步发力。包括:一是主动安全领域,整合了KSS和高田两大海外巨头的主动安全板块,这是未来自动驾驶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二是电子信息事业部,这里包括了新能源车的关键核心部件BMS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座舱、智能驾驶员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控单元等等,从特斯拉的供应链上也能看出均胜在这个领域的能力;三是传统的功能件板块;第四块想象空间巨大,也就是JPCC这一车联网板块。
跑步前进的全球化战略为宁波汽车工业再推入一针强心剂。2008年后,赵氏建新相继在美国、德国、日本建立海外研发中心;2012年:圣龙与美国WFI合资成立沃弗圣龙,与印度PCL合资成立圣龙浦洛西;2013年,拓普成立北美技术研发中心;2018年,宁波继峰开启7.72亿欧元收购德国“隐形冠军”格拉默之旅……
眼光、机遇和行动,宁波汽车人追赶时代和市场的脚步越迈越大!
中国“龙湾”
正当王剑峰与德国普瑞进行收购谈判的同时,一群德国专家也悄然来到了宁波杭州湾畔,上汽大众走到了舞台中央。

德国专家组负责人莱文斯基在杭州湾
2011年春节刚过,杭州湾新区主要领导就带团前往上汽大众拜访,开始了引进“全球最先进汽车制造业项目”的漫漫征程。
现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时任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周江勇说,与跨国公司谈判,并不是“胸脯拍拍”那么简单,一定要用踏实的举措、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让对方信服。为此,新区管委会组建了13个工作组,与上海大众的规划、财务、物流、供应、人力等专业组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接和洽谈。
“外国专家如果出行到宁波,衣食住行怎么解决?有没有国际学校?高端人才能否落户?”让时任杭州湾新区投资合作局局长蔡世杰印象深刻的是,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谈判中,大众方以人为本的态度,细致到有些“刁钻”。
在上汽大众方出示的厚厚一本“CP6项目人力资源需求”详目中,除了消防、交通设施、医疗服务、治安保卫等事关专家和员工生活细节的内容,被列出了具体的要求,连不同层次员工培训需要政府提供怎样的支持和补助都有详细要求。“还问到能否给员工配备专门的牙医!”蔡世杰说,当时新区谈判小组成员用了一天一夜紧急查资料,做“答卷”。
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对这一项目的支持,让每位新区人记忆犹新。省市发改、财政、经信、国土、规划、海洋、环保等部门打破常规,创新举措,“蹲点”新区指导和帮助,为项目报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细节,恐怕是大众德国专家所不了解的,但他们对浙江干部的办事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谈判前,他们都是从上海赶到杭州湾,先实地踏看,再与各个小组面对面讨论和争辩。晚饭用茶点充饥,半夜里,利用同声翻译进行沟通,双方仍然兴致盎然。
“你们的团队具有德国甲级足球队的水平!”素来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专家组负责人莱文斯基,将最后一轮谈判时间从4天缩为一天半,最终给杭州湾新区投下信任票。
2012年1月7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宁波)项目的开工仪式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此后,从斯柯达明锐到柯珞克SUV,从大众凌度到途昂,再到今天更高端的产品生产线。8年来,上汽大众杭州湾基地下线整车超过300万台。
上汽大众的两条生产线,加上之前吉利2011年在杭州湾投产的生产基地,杭州湾取代北仑成为宁波整车制造的核心区,包括弗吉亚、江森等9家世界500强在内的150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相继落户这里。
“德国有狼堡,中国有龙湾”的提法,开始在产业圈内流传开来。
自主研发
这是宁波汽车产业由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转变,更是塔状式产业链构建的开始。围绕两大整车巨头,四明大地上更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进入整车品牌供应链,并逐渐由单纯的供应配件,变成一同研发产品的深度合作,并走上国际竞争舞台。
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与整车企业一同研发的“迷宫式油气分离器”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一举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余姚零部件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开始为吉利供应车灯。那时候,汽车前大灯被清一色的国外企业垄断,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竞争,我们也只是供应车尾灯和内饰灯等产品。”位于杭州湾的浙江金业车灯制造公司董事长刘宗良介绍。

十几年来,刘宗良用“尾灯养大灯”,组建了200多人的研发团队,总计投入超过6亿元研发资金。2018年,浙江金业在LED大灯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跑到并排跑”的突破,同时终结了国外灯企的暴利时代。浙江金业目前已形成了四大创新大灯产品——自动转向灯、激光车灯、防眩目大灯、数字智能大灯。通过研发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从并排跑到领跑的跨越。
2016年,吉利和沃尔沃合资发布新能源商用车品牌 LYNK & CO(领克)。一年后,领克01在吉利梅山的国际汽车赛道举行了首发仪式。现场嘻哈音乐震耳欲聋,来自欧美的金发美女穿着热裤吊带服跳着热舞。李书福穿过嘈杂的人海,迎接前来参观的现任嘉兴市市长,时任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毛宏芳。两人寒暄,但根本听不清楚对方说什么。毛宏芳无奈,大声喊了一句:“搞得很潮、很热闹嘛!”
这不经意的两个形容词,或许正是宁波汽车产业当时的写照。立足创新的自主研发,以及海外研发中心带来的国际化视野和先进技术,让宁波汽车产业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不断攀升的中国汽车市场,也让宁波汽车人越来越有干劲。
2016年,汽车制造业超越石化产业,晋升为宁波第一大产业。
转型升级
2017年后,中国汽车的创投市场和销售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方面,迎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股浪潮,多达上百家的新势力造车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另一方面,从2018年年中,中国汽车销售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下滑。
一头是蜂拥而至资金吹起的五彩光球,一头是大喊拐点已至的彻骨寒风。何去何从?宁波汽车人的回答是,快进慢退,维持传统现金流业务的同时,加速资本运作,产融结合,募集资金,加速布局汽车“新四化”赛道。
2015年后,宁波登入A股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多达14家,加上之前的双林、华翔、均胜,目前已接近20家。
押宝新能源最早,也最坚定的或许是旭升。2013年10月,旭升股份与特斯拉签订了为期10年的通用合同。2014年10月,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在美国加州总部为徐旭东颁发了“全球十佳杰出合作伙伴”奖。

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右)给徐旭东颁奖
在轻量化方面的孤注一掷,为旭升赢得了巨大的回报。短短几年间,旭升年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1.4亿元到2019年的10.97亿元,净利润率也维持在20%左右。
均胜电子旗下四大板块同步发力,企业营收突破600亿元,成为宁波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跻身全球零部件30强。
目前,进入新势力造车供应链的宁波零配件巨头除均胜外,还包括华翔、容百新能源、拓普集团、里尔汽车、威晟汽车等。
而在特斯拉的供应链上,均胜为其提供BMS电池管理系统、方向盘元件、人车交互系统以及汽车电子传感器等;旭升提供变速箱壳体、华翔供应内饰件、拓普提供NVH零部件和底盘结构件等;东睦、继峰、双林、爱柯迪等也直接或间接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
3年前,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坦露,汽车产业作为宁波第一大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还是不够,配套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委实不多,他担心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如今,他的担忧早已烟消云散:“当市场机遇展现时,宁波车企会毫无犹豫地投身市场大潮,而且总能跑得比别人快些。”
万亿目标
2019年5月10日,宁波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建设“246”万千亿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有了新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万亿产值。
这样宏伟的目标,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更高能级的项目。于是,2020年1月,吉利汽车集团总部项目和吉利梅赛德斯-奔驰合资的Smart项目签约落户宁波。此次,上汽大众年超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更是为万亿目标增添了强劲动力,宁波整车年产量届时将大概率稳定在100万台以上。

未来,宁波汽车产业蓝图已定——
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协作、包容共享、组织变革的原则,推动汽车产业集群智能化、融合化、开放化、网络化发展。
设立整车制造规模化、汽车零部件高端化、汽车后市场专业化三大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在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万亿元的同时,整车企业的本地供应商配套占比从现有的30%增加至60%,拥有3个全球汽车整车品牌和20个世界百强汽车零部件品牌企业。
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达到L4以上水平,建成集新能源汽车技术、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形成竞争性企业相互合作、集群创新迸发、组织高度结网、集群与城市共生的国际知名汽车产业集群。
“宁波政府为汽车产业发展设立的目标很高,在目前的规模和形势下,要全面实现具有相当难度。不过,放眼未来,我们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持有信心。相信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会脚踏实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汪虹说。
END
文字:乐骁立 编辑:朱忠诚 美编:周驰
二审:诸新民 三审:刘雄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