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是一位中老年妇女,没有驾驶证,对汽车几乎一窍不通,但是却非常希望拥有一辆汽车,坐着自己的车去周游世界。这几天不知从哪儿听说的,汽车具有自动驾驶功能了,不用驾驶证就可以开汽车了,于是就兴奋的问我,她是不是可以买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然后开着这辆车去实现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我直接告诉她:你这是在做梦,在你的有生之年,就算你活到一百岁,这个梦想也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是很多人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误解。对于很多圈外人士来说,自动驾驶是非常高大上的技术,以为汽车只要有了自动驾驶功能,就可以不用人来操控了,人只要坐在车内,对着汽车发号施令,汽车就可以自动行驶,带你去世界的任何地方了,驾驶员(或者称为操作员)当然也就不需要驾驶证了。

其实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想法,是对自动驾驶的一种极度偏见。自动驾驶其实是一整套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汽车本身要高度自动化,还需要道路条件、驾驶环境、网络通信、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就以现阶段的技术来说,汽车本身实现自动驾驶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相关的配套工程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甚至是永远也无法完成。

人们把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1~L5五个等级,L1级是辅助驾驶,L2级是部分自动驾驶,L3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是高度自动驾驶,L5级是完全自动驾驶。现在的绝大多数的家用汽车,都可以实现L2级自动驾驶技术,比如车道偏离辅助、自动刹车、自适应巡航等,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电动汽车,甚至可以实现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基本上可以不用人来操作了。但是这种自动驾驶,是高度依赖于道路条件和驾驶环境的,只能在特定的驾驶条件下才能实现,并不是在所有路况下都可以自动驾驶的。

如果是在比较通畅的城市道路或者高速公路上,道路标线清晰,信号规划规范整齐,行人和机动车都按照规定的路线正确行走,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是可以实现的,比如现在的有些城市的无人驾驶公交车、码头上的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车等。

如果汽车是行驶在乡村公路上或者是无路地带上,这种路况下没有标线或者标线不清晰, 信号灯很少甚至没有,路况复杂多变,网络信号时有时无,自动驾驶所必须依靠的道路标线、信号灯、网络信号等条件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就无法实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驾驶员亲自驾驶汽车。

此外,汽车在路上行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况、车辆与行人,驾驶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汽车行驶的气候条件也是复杂多变的,比如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冰雹、大雾等。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一般都是依赖于安装在车身上的各种传感器以及摄像头、雷达等来感知路况的,如果气候条件良好,感知的路况比较准确,自动驾驶可以顺利实现。但是如果气候条件恶劣,就会对传感器以及摄像头、雷达造成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不准确,汽车无法正确判断路况,自然就无法实现自动驾驶了。

还有就是,自动驾驶汽车万一发生了事故该怎么办,责任人算谁,事故的责任怎么划分,赔偿问题怎么解决。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地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汽车毕竟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是没有感情、没有生命的,不具备赔偿的主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人来承担责任,这个责任人必须是具有驾驶汽车资格的,也就是说必须有驾驶证。

所以,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全路况条件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还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紧急情况下也需要驾驶员亲自操控汽车,如果驾驶员没有经过培训,没有驾驶经验,是很难做到的,自动驾驶发生事故导致驾驶员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所以,即使汽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仍然需要驾驶员具有驾驶汽车的能力,也就是仍然需要驾驶证。这就好像现在的飞机都有自动驾驶功能,可以自动的起飞、巡航、降落,但是让一个完全不会开飞机的人坐在驾驶舱操纵飞机,这样的飞机你敢坐吗?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完全的自动驾驶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人性最基本的属性就是自私,自动驾驶会抑制人类的自私行为,让大家服从一个共同的规则,这会让很多人不爽。他们就会经常为了个人利益而破坏规则,自动驾驶的环境就被破坏了。也可以说,硬件条件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软件方面或者人员素质方面,法律法规方面,却很难做到完全统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