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丰田,你会想到什么?
“全球销量第一”
“皮实耐造”
“能买菜能越野”
……
放眼全网,还是正面评价居多,不过现在它又多了个标签,那便是“机油乳化”。

揭开丰田机油乳化这一魔盒的人,是一位北京RAV4荣放(图片|配置|询价)车主,3月1日提车后仅仅跑了18公里,车主便发现机油出现乳化现象,随后便与当地4S店交涉,但目前尚没有结果。
据车主表示,4S店并没有否认问题的存在,甚至默认了RAV4荣放确实存在这种问题,但具体如何解决还要等一汽丰田厂家的回复,先来看这位车主发的小视频:
别说18公里了,就是1800公里、18000公里的车,出现机油乳化也难以令人接受。而除了RAV4荣放之外,在第三方投诉网站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搭载2.5L发动机的亚洲龙也出现了机油乳化现象,车主投诉中对故障现象的描述那是相当的一致。
为此,缸哥也联系了在一汽丰田4S店工作的朋友,但得到的是模棱两可的回答,具体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丰田2.5L发动机出现机油乳化现象绝不是个例!

根据丰田目前的产品规划,搭载2.5L发动机的车型多为混动车型,在消费者的固有印象中,如果说混动车型的动力系统出问题,那么概率最大的应该是电池、电控系统,发动机出现问题的概率极低,实话说,缸哥也是一直这样认为,但丰田这次实力打脸,有点尴尬。
而除了丰田车型之外,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在同样的动力系统下,雷克萨斯出现机油乳化现象了吗?
缸哥在第三方网站查询“雷克萨斯”时,同样发现了一些有关机油乳化的车主投诉,从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到,这辆雷克萨斯的机油乳化程度要更严重,不但机油盖上已经充满了黄白色乳状物,顺着机油加注口往里看,已经达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

最为讽刺的是,在去年9月份,雷克萨斯几乎全系调价,在车市萧条期还敢逆势涨价,雷克萨斯就不怕被消费者抛弃吗?还别说,真不怕。原因很简单,根据官方数据,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为20.05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智·混动车型累计销量为6.9万辆,同比增长39.3%。
从销量上看,雷克萨斯距离二线豪华品牌领头羊凯迪拉克的销量差仅有一万余辆,但凯迪拉克终端卖车打起折来自己人都怕,雷克萨斯却是加价卖而且依然有人排队买,就凭中国消费者对雷克萨斯的迷之依恋,涨个价有何不可?
在市场化如此发达的今天,车企与消费者之间往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因此涨价卖车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涨价的同时即便不提升产品实力,起码要保证质量吧?在这方面,雷克萨斯一直强调的工匠精神、匠心精神又去哪了呢?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从今年初开始,丰田汽车集团已发出公告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过320多万辆车,其召回的车型包括2020年款丰田Avalon混动版、雷克萨斯ES 300h,以及2019-2020年版的丰田RAV4和RAV4混合动力车等。虽然这些召回并不能证明是针对机油乳化问题,但截止撰稿时,国内仍没有任何丰田、雷克萨斯的召回信息。

此外,丰田还在一份召回声明中表示,一些受影响的车辆可能安装了制造错误的发动机缸体,所以可能导致这些车辆存在冷却剂泄漏。这就很有趣了,很难不让人怀疑丰田早就发现了机油乳化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冷却剂泄漏是直接导致机油乳化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发动机缸体上,存在不同的孔道,比如机油道、冷却液道,这两个孔道缺一不可、相邻极近,但又要互相保持独立密封。机油作为油质液体,本就与冷却液这些水质液体不相溶,一旦发生接触,在发动机高温的作用下,冷却液便与机油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乳状物。
如果说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那么这些乳状物便是“血液中血栓”,其危害如何大家也就明白了吧?某种程度上讲,机油乳化要比烧机油的危害更大。
由于目前国内尚无任何召回信息,因此丰田此次的机油乳化事件究竟是由于装错了发动机缸体还是存在发动机设计缺陷?现在尚不得而知,缸哥只能说,如果真如丰田声明中所讲,只是由于装错了缸体,那么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如果要是存在设计缺陷, 那么丰田全球第一的名头或许该换换了。

现在摆在丰田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迅速召回,承担起一个车企应有的责任,不要心存侥幸而置中国消费者于不顾,如果丰田迟迟拿不出诚意,缸哥相信,等待丰田的绝对不仅仅是一句类似“可惜丰田刹不住”的顺口溜了,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早已不是彼时任车企宰割的“羔羊”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