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发布于:博瑞车友圈
国人买车的几大误区: 1、过分追求保值率。高保值≠好车,举例说明:B级车中,君越除了保值率差些,各方面都不弱于迈腾、雅阁和凯美瑞,而且舒适性同级最高。还有,雪铁龙天逸C5虽然不保值,但它不比途观L香吗?保值率其实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千万不要为了未知的将来而左右你现在的选择。 2、过分追求高配置。配置多≠都能用,举例说明:自适应巡航或L2级别自动驾驶,如果你很少跑高速,以上两种配置可以说就是多余的,不仅买车时要多花钱,而且一旦追尾还要付出高额的维修费用(前置雷达可不便宜)。 3、过分追求排量大。马力大≠适合你,举例说明:如上班族,用车环境多数在市区,那1.5T的排量绝对比2.0T的更适合你。2.0T虽然马力大,动力强,但在拥堵的市区一样没有发挥的余地,而且掏钱加油时你也会更肝疼。再者,现在1.5T的马力也都调教的不低了,绝对够你在城区快速路上“崩一崩”了,要不思域咋那么牛呢? 4、过分追求低油耗。低油耗≠好体验,举例说明:本田飞度,的确很省油。低油耗一方面是先进的发动机节能技术换来的,一方面也是靠较轻的车身重量得来的,甚至有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油耗不惜偷工减料。所以像飞度这样的小车虽然很经济,但由于车身重量轻的缘故,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体验感就相对就较差。 5、过分追求“豪”品牌。好(豪)品牌≠好感受,举例说明:奔驰GLB,虽然你面子上是过的去了,但1.3T的动力真的能满足你吗?30多万了才1.3T真的不划算!坐满人超个车都费劲,你不尴尬吗!而且开出来照样被懂行的朋友们嘲笑,说你没钱还要装。 所以,买车一定要务实,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搞那些不实际的,到最后亏的还是自己。 以上文字均为复制粘贴,也就是传说中的抄作业附大白1314登记证书
其实国内环境真的不适合私家车发展,油钱贵,停车难,路上堵。我在一个江南三四线小城市,天天骑个小电驴上下班,接送孩子很方便。开车就是找虐受,必须比骑车早十几分钟出发,否则上班迟到孩子上学迟到。现在三百块油用了三个月,有一半还是怕车放坏了出去溜溜,打算把车放到报废为止。
不是不适合,而是不适合穷人。用车养车当然会有成本,但成本背后带来的是更舒适、更便利和更安全。且不说夏天和冬天骑电动车的酸爽,单趟距离超过50公里你骑个电动车试试?至于安全性就不说了,总有人把钱看的比命重,价值观不予置评。 每个人活法不同,一个人一辈子基本上也就7、80年,你愿意每天三点一线活着,有人愿意用汽车去拓展旅程的范围,你不理解的世界不代表不存在。
现在国人买车好多不是为了用车。看别人有车了,不管自己有没有用,得买一个放家里停着也行。车子成为一个家庭的标配物件,相当于那个年代的冰箱洗衣机彩电。我们小区估计一半以上的车基本每年就开个2000多公里左右,大多数时间是用来装门面的
2.0T已经算是大马力拉
等国人什么时候把车当做代步工具了,估计懂车帝这个栏目就消失了,怎么没有评价自行车🚲的栏目啊?
实话实说的大实话,好多人并不能真正把车当成一种工具,更多的人反而变成车奴
回复楼主